一生一校一世情


陈丽娟

“喂,同学,你要报名吗?”30多年过去了,耳边常常会响起这个声音。这是30多年前,我参加第一次校教职工大会之后去找我即将任教的班级时,时任三班班主任张老师逗趣地问我,因为我个小,稚嫩,又才毕业,常常被误为是学生。30多个春夏秋冬在同一个校园里度过,从一而终,往事历历在目,恍若昨日重现。

90年代初,教学条件简陋,没有班班通,没有多媒体,没有电脑打印,没有课改,只有一部录音机用来播放课文录音磁带,练习和考卷用钢板刻写后油墨印刷,每周上五天半的课,每天还要早读,冬天还会下米雪,天气比现在冷,没有空调暖气,没有独立卫生间......但,大家都内心充实满足。那时,每个年级4个班,全校高中初中24个班。当时刚毕业所任教班级在现在高中部3号楼一楼,边上一小间就是办公室。办公室虽小,但经常很热闹。尤其是我们的两个数学老师,课间休息期间经常会热烈地讨论一道数学题的解法,以求最佳的传授方式让学生能够最容易地理解。前辈们的这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这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认真负责,不敢懈怠。当时学校提倡以老带新,前辈们会很热心地指导我们这些新手们如何尽快熟悉教学要领,帮助我们逐步成长。

刚毕业到二中工作时,全校只有90多位老师,老食堂的二楼既是会议室,也是我们学校老师文艺活动室。每年在菁城影剧院都有文艺汇演,学校组建了一支合唱队,唱自己的校歌,副校长亲自指挥,还有管弦乐队,文艺活动有声有色。仅有的一栋单间宿舍楼里经常可以听到大号、小号、口琴、吉他等乐声。当年老师的宿舍只有两栋,一栋是小套间楼,另一栋就是单身宿舍楼,住宿比较紧张。我结婚后,为了方便工作,申请了一间房间,没有煮饭的地方,走廊上临时搭起一炉就是厨房了,到饭点时,整层楼锅碗瓢盆叮当作响,大家可以互通有无,我们的小孩就是这样吃“百家饭”长大的。

30多年弹指一挥间,学校的面貌已焕然一新。单身宿舍楼已被笼式足球场代替,旧的教学楼一一改造换新颜,老会议室前的玉兰树早就换成了亭亭玉立的棕榈树。经过30多年的努力,2020年的秋季校运会终于在学校自己的塑胶操场上举行了!体育馆已落成,刚刚我们又迎接了二级校的检查审核!新校区绿树成荫鲜花烂漫,莺啭燕鸣,琅琅书声萦绕校园。课改的推进,师生业余活动的方式也就多样化了,学生可以选择棋、琴、书、画、演讲、辩论、烹饪、雕刻、插花、现场实验等,尽情展示各自的才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30多年物换星移,一回首一抬头,蓦然间,又是一年初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气候变暖的原因,没有冬日的草木萧瑟,到处可见各色的鲜花,自家阳台上小小的太阳花也在昂首挺胸迎着朝阳傲娇地绽放。老的学生宿舍楼、老会议室以及8号和9号楼容颜依旧,斑驳的身影静静地沐浴在岁月长河中,迎来送往地目睹和见证了无数令人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