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苏区金融工作彰显红色金融初心
■ 贾燕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了以赣南、闽西为主要历史地理空间的中央苏区。中央苏区的治国理政实践领域众多并且成效显著。金融工作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闽西苏区政府针对当时币制混乱、币值波动大、高利贷盛行等严峻问题,本着金融事业为工农群众服务的价值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改善群众生活,活跃苏区经济和维护政权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闽西苏区金融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彰显了红色金融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一、取缔高利贷,为群众提供低利贷款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高利贷不改变生产方式,而是像寄生虫那样紧紧吸附在它身上,使他虚弱不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对于目前实际问题之计划》中指出:要“组织农民借贷机关和实行低息借贷”。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废除高利贷债务和平分土地结合起来,作为土地革命在经济方面的主要任务”。闽西地处偏僻落后、交通闭塞的山区,经济基础十分落后,高利贷在闽西农村非常普遍,中农以下的家庭基本都负有高利贷债务,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党带领人民推翻旧的金融体系、取缔高利贷,并为群众提供低息贷款。为解决群众资金困难的问题,在中共闽西特委的倡导下,永定等地在1929年9月就率先成立苏维埃信用合作社,并对贷款利息作出统一规定(月息0.6%)。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要“建立工农银行,消灭高利贷”,“苏维埃下的群众,有正当需要,可向政府贷款,至多只取一分的利息”。闽西工农银行规定,“贷款利息为月利0.6%”。可见低息借贷在当时是一项长期执行的政策。比较而言,从世界范围看,联合国在2005年才提出“普惠金融”理念。可见,金融的普惠性和可获得性问题从革命年代开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金融工作的基本价值理念。
二、整顿金融秩序,维护币值稳定
土地革命以前,旧政权的货币发行权非常分散。除中央政府指定银行以外,各地方银行和商会也拥有货币发行权,军阀也发行无法兑现的代金券。这种混乱不堪的货币制度和极不稳定的币值致使民众生活苦不堪言,金融沦为官僚、军阀收割百姓财富的工具。红色政权建立后,党和苏维埃政府开始着手整顿金融秩序,建立起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但由于中央苏区的建立是一个由渐次整合的过程,所以货币制度的统一也是渐次完成的。闽西苏区最早是由红色政权授权信用合作社进行货币发行。1930年10月,闽西工农银行成立以后,在闽西苏区范围内就统一使用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前期由信用合作社发行的货币统一回收并销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以后,货币发行权就由国家银所统一行使,其他银行都不得发行货币。这就使得独立统一的货币制度日渐完善。为了保障群众利益、维护币值稳定,闽西苏区严格遵守货币发行纪律,始终坚持有多少财力就发行多少货币的原则。例如,苏维埃政府对信用合作社发行货币有严格的要求:“信用合作社要有5000元以上的现金,请得闽西政府批准者,才准发行纸币,但不得超过现金之半数等”。稳定的币值带来的是稳定的金融秩序,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健康发展。闽西苏区在经济基础薄弱、革命经费匮乏的情况下,克服困难、严守纪律以维持币值稳定,保障群众利益。反观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无节制、无计划地随意超发货币,最终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极大损害群众利益,最终被人民所抛弃。
三、支持经济建设,改善民众生活水平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金融事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支持根据地发展生产、活跃经济。根据“苏维埃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的方针,发放各种贷款。闽西苏区的金融机构积极配合苏维埃政府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将有限的资金积极投入到工业、农业生产当中。闽西工农银行将50%以上的资金用于发放贷款。在农业方面,由于闽西山多田少,耕地资源稀缺,再加上青壮年大多参加红军导致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粮食安全问题成为苏区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农业也成为银行发放贷款的重点领域,且贷款利息低于其他行业贷款。例如,闽西工农银行提供的一般性贷款利息为月息0.6%,而农业贷款利息为0.3%。闽西苏维埃政府还规定:“政府要向银行取出一部分钱来买洋肥,照原价分与农民借用”。在工业方面,政府要求银行提供资金资助国营企业和各类生产合作社。例如,闽西苏维埃政府规定:“生产合作社有向工农银行借款的优先权,如资本不够,可向工农银行借贷”。在商业方面,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合作社商业和公营商业,为调剂粮食和解决“谷贱伤农”问题,闽西工农银行向粮食调剂局和粮食合作社提供贷款,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正是由于金融在农业、工业、商贸物流业方面的大力支持,“对打破敌人经济封锁,繁荣苏区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发挥了不少作用”。回望这一段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所产生的稳定民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红色金融初心是党的初心在金融领域中的具体化与生动实践。正如闽西工农银行会计科科长曹菊如同志曾经回忆道:“因为工农银行业务的进行都是站在工农利益上面的,所以能够取得全体群众热烈的拥护。”闽西苏区始终将“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作为金融工作的宗旨。这一时期的金融事业尽管处于初创时期,但是依然为革命事业提供了较为有力的经济保障,也团结了群众、赢得了民心。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只有造福人民的金融体系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从历史深处走来,为人民服务是党开展红色金融事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我国发展成为金融大国的重要经验,更是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奠基石。
(作者单位:中共龙岩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