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改革办(政研室)常务副主任 江敬荣:

创新“五大机制” 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群众期盼,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市委改革办(政研室)常务副主任江敬荣说,例如:已治理的山区植被中马尾松等针叶林占比较高,林分结构单一,导致森林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不够强,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等生态系统调节能力不足,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存在二次退化的风险。

为此,江敬荣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持续提升水源涵养能力:

一是建立规划联动机制。加快编制龙岩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规划、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全胜规划和汀江、闽江、九龙江上游等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推进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通过建立规划联动机制,强化全域推进。

二是建立项目联动机制。统筹布局实施一批森林水源涵养提升、林业碳汇建设、生态河道体系建设、生态水源调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整合各类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水源涵养等项目资源,通过建立项目联动机制,持续巩固绿色发展优势。

三是建立责任联动机制。在汀江、闽江、九龙江等流域水源地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涵盖林业、水利、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和跨乡镇主要领导及精干力量为主的联合工作专班,签订跨区域、跨部门《法治护航绿水青山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山上山下、城镇乡村等跨区域综合治理,通过健全完善责任联动机制,实现部门协同监管全覆盖。

四是建立利益联动机制。重点要推动建立综合性生态保护补偿实施方案,建议由省委、省政府出面,协调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国务院《生态补偿条例》,共同建立“汀江—韩江”常态化、长效化的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健全完善九龙江、闽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稳定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

五是建立政策联动机制。策划一批符合国家政策投向的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方向,通过积极探索新政策、新机制和新模式,为水源涵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融媒体记者 施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