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老红军黄祥墟的革命人生
黄祥墟
■黄明洲 黄琛
1911年10月,黄祥墟生于闽西龙岩县江山区铜砵村惟馨堂一户穷苦的家庭。为了生计,他13岁辍学去给富人家放牛,16岁跟父亲到乡里的一个纸厂当学徒。学徒期间,他加入父亲黄正灶领头在纸厂成立的工会,参加了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件的斗争。
1929年,黄祥墟加入江山区赤卫队,参加了村里打土豪、分田地、烧地契、废捐税等斗争。1930年春,他在江山苏维埃政府当宣传员,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调福建省苏维埃政府警卫连当战士。1931年夏,调福建省政治保卫分局任政治保卫队班长,并经郭滴人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立下誓言:要为穷苦人民求解放,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1932年4月,黄祥墟等政治保卫队人员,跟随毛泽东到上杭与红十二军会合,参加了攻克龙岩城的战斗。
同年6月,在龙岩县第四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黄祥墟当选为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长。上任后,他积极按县委的指示到区乡筹集粮食、药品,支援红军攻打漳州。后又被指派到省苏维埃政府“分配土地学习班”培训。回来后,他严格执行省苏制定的查田分田政策,按“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进行分田。分田任务完成后,他奉命担任龙岩县第五(江山区)、第六(东肖区)游击大队政委。这期间,他在战斗中负伤。伤愈后,调福建军区随营学校政治连学习,任排长。
1934年10月,黄祥墟奉调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跟随财政部长林伯渠开始了历尽艰险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国民经济部为加强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于1935年12月委派原来当过造纸工人的黄祥墟任中央国民经济部造纸厂党支部书记兼工会委员长,专门生产印制苏区钞票用纸。1936年春,纸厂投产,生产的纸张质好量大,解决了印制苏票的纸张难题。为防止敌人伪造苏票,黄祥墟还想出了在纸浆中掺入少量的黑色羊毛做暗记的办法,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1938年春,黄祥墟调中央党校学习。同年冬,被分配至太行山抗日前线。因工作需要,他改名为周仁。到达太行山后,他历任晋冀豫区党委党校大队长兼秘书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总工会主任。
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发起百团大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和接收了大批的军工、民用企业。为了让这些缴获的设备、接收的企业发挥作用,1941年1月,周仁受命担任晋冀豫边区政府太行生产合作总社青城煤矿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兼任太行总工会主任及晋冀豫区总工会执委。在他的领导下,这些缴获的设备和接收的企业很快就发挥作用,有效地支持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能源的供应。
1943年3月,周仁被调到一个四面被日军据点包围着的根据地——平定县,任县委组织部长。著名的日军特务组织“清水”常在该县活动,抓人、杀人无恶不作。周仁协同县委一班人,紧紧依靠群众,运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巧妙地与日军、“清水”特务周旋,硬是将这块根据地巩固了下来。
1948年底,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已近尾声,胜利在望。周仁被选为提前批进驻接管北平城的干部,1949年2月奉命进城,担任中共北平第一区工委书记兼区长。
新中国成立后,他是北京市第一区、东单区、东城区的首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北京市委委员,中共“八大”代表。1949年10月,他在第一次全区干部会上动情地说:“我周仁是个穷乡僻壤的造纸工,是中国共产党把我引上革命路,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为穷苦人求解放,为人民谋利益,实现共产主义是我永远不变的信念。毛主席的‘两个务必’是我工作的座右铭,时刻勉励着我。战争年代英烈们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我们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现在建设新中国,更需要它。我给自己定下四条规矩:一、下基层不用公车。二、与普通干部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解决实际问题。三、不参加商界、私人的宴请活动。四、决不用群众利益和党的原则作交易。请同志们监督我,也请大家按毛主席的教导去做。”他是这么说的,也一直坚持这么做。
1952年9月,北京市第一区改为东单区,周仁任区委书记兼区长。由于工作出色,市委决定给周仁提高一级工资奖励。可他硬是把指定给他的指标,让给了有困难的同志。对党、对国家、对他人,他都慷慨大方,唯独对自己和家人的生活,他格外的“吝啬”。平时他穿的、用的总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抗美援朝时期,党号召全国人民勤俭节约,支援前线,周仁把家里攒下的一点积蓄全部捐了出去。1960年初,他每月200多元的工资,党费就交20元,随后,只要有调资,他交的党费也随之调高。他说:交党费不仅是义务,更是我从内心报答党的恩情。
1987年,为帮家乡人民寻求脱贫致富之路,已经76岁的周仁回到故乡江山,驻留了近两年时间。他走村串户,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并根据家乡资源情况,提出创办竹器厂、水电站、发展家庭养殖业等致富好思路。他还带领村干部赴贵阳学习竹荪的栽培技术,亲自去石山园、内寨等竹林深处寻找天然生长的竹荪,到海拔1807米的黄连盂山找铜矿。
2006年元旦,周仁以95岁的高龄走完了自己革命的人生旅途。2006年1月26日《新京报》以“老红军年过九旬不离休”为题,配附照片对他进行了报道。
(本文作者分别系黄祥墟的侄儿和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