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闽西籍学员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来源网络)

邓宇河

192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适应国民革命发展形势,在澎湃等人的倡议下,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办了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农讲所虽然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的名义办学,但实际上是共产党人在主导。历届农讲所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1926年5月到9月间的第六届农讲所。这届农讲所改主任制为所长制,由毛泽东担任所长,招生范围和学员规模比前几届扩大了许多,共有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327名学员参加。目前已知的学员中,龙岩籍的有7人,其中,龙岩县(今新罗区)4人:陈子彬、郭滴人、朱文昭、李联星;永定县(今永定区)3人:温家福、胡永东、王奎福。

从厦门前往广州参加农讲所

陈子彬,原名陈庆隆,1910年出生于龙岩县考塘村,十三四岁接触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5年就读厦门中山中学,1926年1月加入共青团。郭滴人,原名郭尚宾,1907年出生于龙岩县湖洋乡(今新罗区龙门镇),1923年进入厦门集美师范学校读书,开始接受革命思想,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返回龙岩,1926年1月到厦门中山中学。李联星,1902年出生于龙岩县城,15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1926年初到厦门。朱文昭,出生于龙岩红坊。温家福,1905年出生于永定峰市。胡永东,永定下洋人,1900年出生于马来亚,1924年集美师范学校毕业。王奎福,1907年出生于永定坎市。

农讲所是培训农民运动干部的速成学校,第一届至第四届主要在广东省内招生,第五届主要招收湖南、广东两省学员,山东、湖北、江西、安徽、福建、广西等地有少数学员,永定的赖秋实、赖玉珊就是第五届学员。为推动全国革命高潮到来,第六届农讲所扩大招生范围,为全国培养农民运动工作干部。

1926年1月,曾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就读的罗明受中共广东区委委派,前往厦门为第六届农民讲习所招生,招生条件包括“决心从事农民运动,富于勇敢斗争精神,身体强健无疾病和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等方面。龙岩的陈子彬、郭滴人等7人与平和的朱积垒、诏安的黄昭明等人应招报考被录取后,于3月一起从厦门坐船前往广州,来到“岭南第一学宫”番禺学宫(今越秀区中山四路42号)。4月,农讲所举行入学考试,5月3日开学。当时课堂被用于召开广东省第二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全体学员旁听了会议。会议结束后,5月15日第六届农讲所正式上课。

参加农讲所学习成为许多有志之士革命生涯的新起点,他们从这里开始深化对农民问题的认识,毕业后成为全国各地农民运动的骨干,担负起发动、组织农民运动的任务。郭滴人就是这个时候改的名,意为“立志点点滴滴为人民”。

在农讲所学习训练

第一届至第五届农讲所学习时间基本上为一到三个月,第六届农讲所计划讲授理论13周、军事训练10周,于11月结束。后来,为了配合北伐军,提前于9月结业。

在农讲所里,陈子彬、郭滴人等人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其他学员一起,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农民运动理论。这一届农讲所的理论教学开设了25门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农民问题、农民运动以及有关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员主要有毛泽东、周恩来、萧楚女、彭湃、恽代英等共产党人,还有瞿秋白、陈延年、林伯渠、吴玉章、郭沫若、谭平山、何香凝等人到农讲所作报告或演讲。陈子彬、郭滴人等人聆听了毛泽东讲授的《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周恩来讲授的《军事运动与农民运动》、萧楚女讲授的《帝国主义》《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与农民运动》《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彭湃讲授的《海丰及东江农运状况》、李立三讲授的《中国职工运动》等课程。通过学习,陈子彬、郭滴人等人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解决好农民问题、搞好农民运动的重要性,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坚持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把农民发动和组织起来,彻底推翻反动统治。

农讲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照省区划分组织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陈子彬、郭滴人等人与福建籍的其他2名学员组成了农民问题研究会福建组,李联星担任负责人,开展了涉及租率、主佃的关系、地方政治情形、农民的观念及感想等36个方面的调查研究。8月中旬,前往海丰县实习二个星期,考察了澎湃领导的农民运动,“亲入革命的农民群众中,考察其组织,而目击其生活”,进一步增强了搞好农民运动的决心。

农讲所还组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且作为一项重要学习内容。每天清早,军号一响,陈子彬、郭滴人等人就和其他学员一起迅速起床,5分钟内穿好军装、打好绑腿、背起步枪,然后整队进行操练。他们还经常在附近的黄花岗、白云山等地组织演习,学习射击、刺杀和各种军事技能。经过紧张的训练,陈子彬、郭滴人等人军事素养明显提高,为后来组织和推动农民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返回福建投身革命洪流

从农讲所结业后,陈子彬、郭滴人等7名闽西籍学员和朱积垒、黄昭明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身份,到北伐军东路军政治部工作,并于1926年10月随北伐军东路军入闽。返回福建后,陈子彬、郭滴人等人把参加农讲所的所学所获运用于实践,迅速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中,推动农民运动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而且也为后来红四军“红旗跃过汀江”,建设中央苏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是领导开展农民运动。福建籍学员决定主要集中在长汀、漳州、龙岩开展农民运动,他们按照在广州农讲所学习的农民运动工作方法,深入乡村,领导农民开展各种斗争。在漳州建立“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福建省汀漳龙办事处”,李联星担任负责人,并在漳州、漳浦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军,领导农民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办事处设立(龙)岩(漳)平宁(洋)分处,安排陈子彬、郭滴人、朱文昭在龙岩,王奎福、温家福在上杭,胡永东在永定开展工作。他们广发布告,把各乡村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减租减息、废除苛捐杂税的运动,反抗地主阶级的剥削压迫。随后,又在各区乡发动成立农民协会。1926年12月,组建了龙岩县农民协会筹备处,陈子彬任主任。

二是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农讲所探索形成了培训农民运动干部的系统教育模式,陈子彬、郭滴人等人结业后把这些经验带回了福建,效仿农讲所的模式,建立各种培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农运干部。李联星和诏安的黄昭明在漳浦县城武箭亭创办漳浦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闽西南第一所农民运动讲习所。陈子彬、郭滴人、朱文昭在龙岩城郊创办宣传人员养成所,讲授农民运动等课程,培养了一批农民运动骨干。王奎福参与在上杭县城北门创办汀属八县社会运动人员养成所,并担任教员。

三是宣传革命理论,发动群众支援北伐战争。陈子彬、郭滴人等人在农讲所深入学习革命理论,特别是毛泽东等人所授的课程和编印的《农民问题丛刊》,使他们深化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返回福建后,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宣传这些思想主张,启发群众阶级觉悟,引导群众支持革命、参与革命。福建群众积极为北伐东路军带路送信、救护运输,有的直接投身战斗,给予北伐军东征极大的支援。北伐军东路军入闽后,势如破竹,迅速攻占永定、汀州、漳州、泉州、福州等重镇,取得重大胜利,1926年12月便占领福建全省,并开始向江浙进攻。

四是发展共产党组织。陈子彬、郭滴人等人在扩大农民运动组织的同时,秘密建立和扩大共产党的组织。李联星在农讲所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漳州漳浦后,秘密进行创建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活动,1926年12月建立了漳浦党支部。1927年1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漳州成立,罗明任特委书记,李联星被选为特委委员。陈子彬、郭滴人、朱文昭建立龙岩县总支委员会,吸收了陈国华、谢宝萱、谢国鑫、陈品三、罗怀盛等进步青年加入共产党。1926年底,王奎福、胡永东在永定下洋建立金丰党支部,胡永东任支部书记,温家福在上杭创建党组织,任上杭党支部书记。

大革命失败后,陈子彬、郭滴人等人转入农村进行秘密活动。后来,他们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其中,温家福、胡永东脱离了党组织和革命队伍;朱文昭叛变了革命;李联星1928年因叛徒出卖英勇就义;王奎福1931年牺牲;陈子彬1929年4月前往马来亚,1940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而至今仍被人广为颂扬的是郭滴人。郭滴人1927年11月任龙岩县委组织部长,1928年3月与罗怀盛、邓子恢等人领导了后田暴动,4月主持龙岩县委工作。1929年5月,红四军“红旗跃过汀江”,郭滴人带领县委同志积极支持、配合红军开展革命斗争。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郭滴人担任国家政治保卫局福建分局局长。1932年3月,当选为福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并任文化部长。长征后,担任陕北省委宣传部长、中央局组织部干部科长等职。1936年11月在陕北病逝,毛泽东称赞他是“中国农民运动的优秀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