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堂,老师如何更专业地听评课?


■刘喜如

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新课程教学具有差异性。但是,面对新课堂,基于新课标的听评课一般要关注以下五个课堂教学视角:

一、听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教学实施的依据,是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师生共同要到达的目的地。为此,听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是否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否站在学习者的立场和角度确定学习目标,是否充分体现“教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新课程理念。教师在关注自身教的同时,是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是否准确领会课标要求。教师是否准确把握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和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关键问题。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要获得什么必备知识、形成哪些关键能力、培育什么学科素养等重点问题是否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

是否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否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同时是否正确把握学生的学情,目标定得是否过高或者过低,或者恰到好处,是否面向大多数,是否体现“跳一跳摘果子”的要求。

二、听评:情境素材是否精当

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真正落地,离不开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生成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分析和解决问题,继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品质,这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特征。为此,听评“情境选择”是否精当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点:

情境是否紧扣主题,体现主题性。课堂创设的情境是否指向学习目标,是否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否与课堂主题高度匹配、有机融合等。

情境是否导向问题,体现思维性。课堂选择的情境素材是否能够落脚到生成的学习问题上,是否有利于从情境中生成高质量的学习问题。

情境是否真实可靠,体现科学性。情境素材是否来自于第一手资料,素材的真实性是否经得起检验。同时,文字素材是否简洁精当,主题明确,突出关键。

情境是否以生为本,体现价值性。情境素材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唤起学生注意,扣紧学生心弦。同时,选择的情境素材主题是否昂扬向上,具有时代性和价值引领性,是否能够振奋学生精神。

三、听评:学习问题是否精准

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学生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学生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为此,听评“学习问题”是否精准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问题是否有“高度”。学习问题是否既源于情境素材,又聚焦“学业质量”,是否有利于生成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质量的学习问题。

问题是否有“温度”。从情境中生成的学习问题,学生是否有能力思考,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是否有能力解决,问题是否设在学科、学生、生活的相汇处,是否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问题是否有“梯度”。学习问题之间是否具有循序渐进、拾阶而上的关系,前一问题的解决是否为后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提示或帮助作用,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听评:学习任务是否匹配

再好的情境和问题,如果没有配以精心的任务设计,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活动参与,也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为此,听评“学习任务”是否匹配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任务是否体现对应性。学习任务是否精准匹配基于情境生成的学习问题,是否能够有效驱动学生执行学习任务,是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解决基于情境的学习问题,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能力。

任务是否体现主体性。学习任务是否紧扣基于情境的学习问题,是否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否形成了前后相扣的“任务链”,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是否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

任务是否体现递进性。学习任务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进阶,是否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五、听评:学习活动是否有效

所谓一堂好课,归根结底就是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上。怎样的学习活动才是好的、有效的活动?集中体现在“深度参与”四个字上面。为此,听评“学习活动”是否有效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活动是否体现生本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否富于趣味性和多样性,是否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是否成为人人乐于参与、个个都会参与的活动。

活动是否体现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否具有学科性和思维度,活动过程是否具有自主性和合作性,是否体现“议中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伴中学”。

活动是否体现充分性。学习活动过程是否充分展开和真实发生,是否体现过程性和结果性的统一,是否落实价值引领和素养导向的要求。

(作者系武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