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汀打通急重症救治的“第一公里”
实现心梗脑梗乡镇也能急救
■通讯员 陈天长 王倩文
“脑梗和心梗是医疗急救中较常见的危重病。医学领域中有一个DNT时间指标,指的是脑卒中从发病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最好控制在60分钟内。DNT时间越短,救治效果越好。心梗救治同样是‘与死神赛跑’,发病120分钟内是抢救黄金时间,且心肌细胞难以再生,救治介入越早越好。老年人脑梗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且抢救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心脏。”近日,长汀县汀州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马华安对笔者说道。
2021年,长汀被国家卫健委列为我省唯一的“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急救医疗能力建设是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急救体系建设,长汀起步较早。2008年,长汀县120急救中心成立,是全省最早建立县域120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县域之一。但对于这个山区县来说,面积大、山多、交通不便、偏远乡镇距离县城较远,加上乡镇卫生院设备、人才均有欠缺,所以面对突发心梗、脑梗的患者,往往只能将其送往汀州医院,容易错过黄金抢救时间。
为打通心梗、脑梗急重症救治的“第一公里”,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初步急救服务,长汀着力打造大同、新桥、河田、濯田、涂坊5个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推进分级诊疗和优质资源下沉,更好满足基层群众就医需求。
“打造次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它们提升急危重病诊疗能力,成为区域卫生院中的‘领头羊’,一方面作为急救急诊中的先锋力量,早介入、早治疗,挽救病人;一方面带动一般乡镇卫生院建设发展。”长汀县卫健局局长邱建平说。
邱建平介绍,5个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县里投资2.49亿元为它们建设业务大楼,并配备了CT机;所有乡镇卫生院均配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数字X线摄影设备等先进仪器。
长汀县选拔5名骨干医生分别到5个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挂钩指导,2021年至今,全县已举办36期培训,500多名卫生院医护人员接受培训。
以濯田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为例,2022年建立至今,院内的卒中分中心、胸痛救治单元接诊了200多名患者,已经可以独立开展院前溶栓治疗,目前已完成6例,其中脑卒中5例,胸痛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