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童小鹏拍摄开国大典彩照,国内唯一
开国大典(历史照片) 童小鹏 摄
■ 郑晓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照片,是光与影捕捉的历史瞬间,是人与事定格的生动见证。75年前开国大典的场面宏大,意义深远。为确保记录30万军民同庆的盛况,当天盛典摄影记者有30人,其中在天安门城楼上拍摄的有陈正青、侯波、杨振亚、曾克、张彦等5位摄影记者,用不同角度拍摄下特殊时刻。而唯一一张国内拍下的彩色照片,却是由一个非专业人士,自称为摄影“游击队员”的童小鹏拍摄的。
鲜亮的色彩生动见证了75年前的盛典。照片反映的是毛主席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场景。
毛主席身穿黄色的将校呢缝制的中山装,显得高大魁梧、气宇轩昂,左胸前别着印有“主席”烫金字样的红色燕尾绸条。身前摆放着菱形话筒和有框式大理石炭质话筒。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无线传输技术,城楼上的声音只能通过话筒和喇叭扩音,再通过电台的收音装置进行实况广播,当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伴随着强大的电波传遍全国,传向全世界。
照片中毛主席右后方,戴着眼镜的长者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他作为典礼主持人,认真倾听报告,密切关注典礼议程,紧张而又激动的氛围跃然于影相中。
林伯渠旁站的是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马寅初,这位为赤诚报国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在这样的历史时刻,他的“报国梦”和亿万人民的“中国梦”理想憧憬终于可以逐步实现。
这张照片是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秘书长童小鹏拍摄的。他出生在长汀贫苦家庭,16岁跟着共产党踏上革命征程。有文化,爱学习,童小鹏养成了记日记和摄影的习惯。据童老家人回忆,为了迎接开国大典这一天,童小鹏事先专门托战友从香港买回了国内没有的彩色胶卷,拍摄后又专门送到香港冲洗这卷胶卷。
拍摄照片的相机,是一架德国原装莱卡120折叠式相机,是1941年经南方局批准,由李克农购买,交给中共中央南方局秘书处长兼机要科长童小鹏使用的。根据童老回忆,长期在领导身边和中央机关工作的特殊性,“不仅是历史见证人,而且有机会第一时间抓拍到时效性强的图片资料,有些是独一无二的。”这台相机曾经拍摄日本侵略之下党领导人民挺起的不屈脊梁;拍摄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重庆谈判期间为民奔走;拍摄从西柏坡到北京赶考之路上的清醒坚定......这一组组难能可贵的历史镜头和开国大典的这一刻,是接续奋斗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不竭动力,必将与更多的历史时刻凝聚成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永不褪色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