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共振谱新篇 两岸融合共繁荣
漳平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
本报讯(通讯员 陈惠 刘铭虹)昨日,笔者来到位于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的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只见三栋主体建筑均已封顶,工人们正忙着拆除楼体施工的脚手架、进行室内装修装饰和管道线槽预埋等工作。
“当前,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项目正全力开展室内装修装饰工作。下周,即将开启电梯安装、通讯管道线路预埋以及配电房施工等工作。”龙岩市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综合科科长苏达炎说道,“按照目前的进度安排,预计在2024年12月份,项目部分区域就能够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它将为海峡两岸的融合发展搭建起更加坚实的交流平台,推动两岸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深度合作与共同进步。”
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总投资6250万元,项目将打造台胞台企服务中心、海峡两岸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闽台青年交流中心等为一体的交流平台。
此外,漳平市还持续推动两岸产业融合范围从“小农业”向“大产业”转变,借鉴台湾观光农业开发模式和最美樱花胜地“台品樱花茶园”的口碑流量,积极打造集科研、观赏、休闲于一体的中国杜鹃花主题公园——西山村杜鹃花谷项目,让永福的传统杜鹃花产业走向多元化、高端化,延伸“农文旅”产业链,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活力。
“目前,杜鹃花谷中的大部分的杜鹃花已经种植完毕。与此同时,科技馆、观景台以及道路等各项配套设施也已全面启动实施了。”提起建设杜鹃花谷的初衷,永福镇西山村的永福精品花卉展示园负责人陈麒文便打开了话匣子,“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杜鹃花往往是在温室大棚中进行展示的,我们想着能不能开拓一条全新路径——精心打造一个杜鹃花谷,把杜鹃花从室内移到室外种植,如此一来,游客们无需局限在室内空间,在户外便能尽情欣赏杜鹃花的美丽风姿。这一举措,不仅能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观赏体验,还能够进一步延长永福的旅游季。”
近年来,漳平市聚焦全域融合发展目标,全力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基地建设,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样板。通过举办两岸南岛语族文化学术研讨和王景弘文化研究等活动,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加深两岸同根同源的认同感;制定《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全力协调各部门为台胞构建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生活圈;特聘台胞担任政协委员、“河长”“林长”“乡村振兴特派员”等职务,让台胞在共建共治中增强台农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妈妈式服务”让惠台惠企政策落实更高效,累计发放台农贷款贴息2194万元,兑现用电补贴500多万元,争取各类企业补助1亿多元。
一项项举措推动漳台融合不断谱出亮丽新篇,永福高山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称号,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每年樱花节,台品樱花茶园吸引游客60万至100万人次。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自2016年起连续八年在全国28个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优秀等次),先后开创8项全国首创做法,获评20多项国字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