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汀赤土产业兴 鱼跃蜂舞灵芝美
■通讯员 陈天长 游莉榕 林国荣
仲秋时节,走进闽赣交界的长汀县红山乡赤土村,只见青山绿水,景色怡人。村中水塘鱼儿欢歌,蜜蜂迎风飞舞,山坡灵芝刚刚采完。好一幅乡村振兴产业旺景象。灵芝种植专业户赖长发说,我种了55亩灵芝,今年是第二年采摘,收入16000多元,一斤干灵芝300元。
赤土村位于红山乡西部,与江西省会昌、瑞金两县(市)交界,距乡集镇5.5公里,离县城80公里。赤土村生态资源丰富,森林植被保护良好,森林覆盖率达91.2%。
近年来,长汀县红山乡赤土村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以“水中有鱼飞跃,空中有蜂飞舞,山中有经济作物”的产业布局,以变分散生产为集中经营,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出属于赤土特色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助力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富裕。
发展水产业
石斑鱼成为村里新名片
在红山乡赤土村,约有十来口水塘荒废已久,不仅影响村里环境,还造成恶水堆积,资源浪费。赤土村村书记杨绵艳看着荒废的鱼塘,想到当下石斑鱼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并且村里已有石斑鱼养殖成功户,便利用现有资源,依托现有池塘为基础,借鉴村里石斑鱼养殖成功经验,开展赤土村石斑鱼养殖项目。通过修整鱼塘、河沟、水渠,埋设涵管、修葺挡土墙等农用设施,打造适合石斑鱼生存的环境,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改善了鱼塘周围的环境。目前,每口水塘投入2000尾鱼苗可产出石斑鱼360斤,每口鱼塘约收入2万元,通过石斑鱼鱼塘出租和养殖,实现村民和村集体的双增收。
发展“甜蜜”产业
蜂蜜助力增收
红山乡积极发展地域特色蜂蜜,抓住蜂蜜养殖业不争田、不占地、无污染的特点,推动“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蜂”生水起。
赤土村养蜂带头人杨皓曾是成为了一名临床医生,一腔热血扎根医学,在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里,杨皓发现红山患风湿、类风湿疾病的患者居多,在治疗上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开些西药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看着患者痛苦,杨皓感同身受,“既然西医不行那中医呢”,于是他开始了钻研探索,经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咨询专家,终于发现蜜蜂对这些顽疾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杨皓自费到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进修学习,在蜂疗医院学习蜂疗技术,深入研究养蜂系统知识。积极与各地大型蜂场取得联系,虚心请教别人的养蜂经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购买专业书籍自学;多方打听、自费邀请农林大学蜂学专家亲临实地指导,两年后实现扭亏为盈。杨皓主动到福建农林大学和中医药大学进修学习。从更换老蜂王的技术到中蜂上继箱,再到中蜂蜜脾干燥除湿提高波美度,又到瓶装巢蜜等等,杨皓的养蜂场在科技之路上踔厉奋发、主动出击。
养蜂获得收益后,杨皓累计为46户脱贫户发放220箱蜜蜂,在当地政府与赤土村委会的引导下,杨皓响应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对脱贫户养蜂提供技术指导,助力脱贫户养蜂增收。
发展林下产业
灵芝开启致富门
赤土村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深挖资源优势,大力推广林下仿野生灵芝示范种植,有效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2023年,赤土村种植灵芝200多亩,同时采购了一批灵芝加工设备,灵芝种植、加工产业链展露雏形,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