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王景弘,奔向浩瀚的大洋
图为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香山桥”。
■ 王小庆
香寮村坐落在闽西大山的环抱之中,翠绿的山峦仿佛是大自然的屏障,将尘世的喧嚣隔绝在外。那些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一砖一瓦都诉说着过去的往事。
在这里,我们与一位历史名人不期而遇。他就是明代伟大的航海家王景弘——明洪武二年(1369)出生在福建龙岩县集贤里香寮村,即今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入宫为宦官,因“有拥立皇储功”,深得朱棣器重。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登基,怀揣宏大的梦想,希望展示大明帝国的威仪,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于是将出使西洋这一重任交给了郑和与王景弘。
漫步香寮村,那份原始的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稻田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竹林轻摇,伴着微风低吟。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自然的节律。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老人则坐在家门口晒太阳,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里的生活,简单却幸福,让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宁静与安详。
在这祥和的氛围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在香寮村踽踽独行的背影。我在想,王景弘自幼在九龙江畔长大,随着懂得流经这里的九龙江,往南奔流汇入浩瀚大海,便对海洋充满了无限的向往,那片蔚蓝的水域和无尽的远方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秘密。然而,令我不大理解的是,少年王景弘命运的转折点似乎太出乎意料,最终选择了一条与海洋看似无关的道路。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得以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与时代共舞。
想当年,王景弘因其忠诚与智慧,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永乐三年(1405),他与郑和一道,率领庞大船队,协助郑和统率巨型宝船62艘,官兵、水手2.78万余人,组成庞大船队出使西洋(今加里曼丹以西至非洲东海岸一带海域)。船队从南京刘家港出发,开始了七下西洋的航程。这不仅仅是对未知海域的探索,更是明朝向世界展示国力与文化的机遇。在明朝的航海史上,尤其是在宣德五年(1430)的第六次下西洋和宣德八年的第七次下西洋中,他与郑和同为正使。七下西洋时,郑和于1433年在印度古里因病去世后,王景弘还独立负责率领船队返回南京。王景弘以副使、正使和总兵的身份,先后八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60多个地区。他们肩负起和平使者的重任,穿越印度洋,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及红海沿岸,沿途与东南亚诸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无数佳话。
身在香寮村,我不止一次地往南眺望,那里是九龙江汇入台湾海峡的方向。明成祖朱棣挑选王景弘作为下西洋的重要舵手,还体现了他对地方特色与个人能力的深刻洞察。福建,自古便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拥有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孕育出无数勇敢的航海者,以及掌握海洋知识的领航者。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王景弘负责船舶的征集与建造、航海技术人员的甄选、航海针路的确认、航海图的测绘制作、水师的督练等一系列筹办事务,还作为船队的首席航海家,把一支由船长、舵手、水手等专业技术人才组成的庞大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样如此,当郑和离世,明成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王景弘继续完成未竟的航海事业。王景弘不负重托,以其卓越的领导力和航海技术,成功地完成了第八次下西洋的壮举,不仅彰显了大明王朝的海上帝国梦,也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
王景弘带给沿途国家和地区的是充满温馨的和平友谊。在东南亚,王景弘的名字如同一股温暖的风,吹拂过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以和善的态度、慷慨的精神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敬。无论是苏门答腊的港口,还是爪哇的海岸,王景弘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所倡导的和平外交理念,至今仍影响深远。在东南亚各国,至今仍流传着许多“景弘故事”。在文莱、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王景弘的名字与郑和并列,成为人们口口相传的英雄。在文莱,为纪念王景弘(民间又称王总兵)设“王总兵路”。“王总兵路”位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是为纪念王景弘对文莱的贡献而命名的道路,充分证明他们在当地的活动加深了中国与文莱的友谊。王景弘出使西洋期间,还曾去过台湾。据清代高拱乾《台湾府志·卷九》记载:“明宣德间,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因风泊此。”南沙群岛有一个岛屿被命名为景宏岛。
我的思绪回到现实,来香寮村除了追踪当地名人王景弘,不可错过的还有这里的美食。
香气氤氲中,我的思绪又回到明朝那个火热年代。宣德九年(1434),岁在甲辰,秋风送爽之际,大明王朝的诏书飘落于王景弘案前,诏令他再次肩负重任,率领船队第八次下西洋。这位自闽西山村走出的航海家,已非昔日初涉汪洋之少年,岁月在他身上刻下了智慧与坚韧。王景弘接过诏书,心中波澜不惊,眼中却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探索的热情。彼时,郑和病逝,王景弘承继其遗志,独立指挥船队,驶向遥远的苏门答腊和爪哇。海浪拍打着船舷,仿佛在诉说古老的故事,而王景弘则用他的行动续写大航海时代的辉煌篇章。这一次,苏门答腊国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随船队到北京朝贡,这不仅是对王景弘个人魅力的认可,更是对明朝开放包容政策的赞赏。王景弘此次率船队下西洋,成为他一生中最璀璨的一笔。晚年的王景弘潜心整理航海资料,撰有《赴西洋水程》等书,系统总结了航海经验,成为后来航海人员的导航“秘本”,为促进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正统二年(1437),王景弘去世,享年69岁。
香寮这个隐藏在深山里的小村落,就像是一幅未被世俗污染的水墨画。香寮人王景弘的故事,如同一首壮丽的史诗,回荡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王景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气、智慧与担当,他用一生诠释了何为真正的探险精神。此刻,我们又仿佛看到,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又正站在航船的甲板上,目光坚定地眺望着远方的海洋。夕阳如彩带,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映照出一片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