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装绿”到“救援红” 初心永不变
——中国安能二局厦门救援基地苏家坡抢险纪实
■融媒体记者 段勇彬 通讯员 洪志伟
“这几天太感谢你们了!你们太辛苦了。”7月5日,中国安能二局厦门救援基地队员从319国道上杭苏家坡段山体滑坡处置现场前往村部的途中,村民傅莲莲对着队员们说道。该救援队队员胡鹏告诉记者,村民们从安置点回迁以来,这样子的场面每天都有。
6月16日,319国道上杭苏家坡段发生山体滑坡。6月17日凌晨三时许,中国安能二局厦门救援基地组织人员迅速赶往319国道上杭苏家坡段开展应急处置。三个小时后,从厦门、南平赶来的先遣队54人携带46台套装备抵达现场。临时党支部、前进指挥所迅疾成立,技术组迅速开展处置。晚十一时许,救援队伍所有84名队员、46台套装备全部抵达。
胡鹏和技术组成员首批进入处置现场,任务是勘测滑坡体的基本情况、测算相关数据等,并反馈到前进指挥所,由前进指挥所集中各组信息制订处置方案。经过紧急勘测,处置难度不小:滑坡体部分作业面为岩石,坡度比较陡;进场道路狭窄,部分阻断,救援设备到位缓慢;现场部分“危岩体”可能发生滑坡。
滑坡“危岩体”是本次处置的关键。6月18日,在与当地政府对接协商后,针对险情,各级指挥员反复实地勘察现场,先后3次优化救援处置方案,确定利用智能遥控无人挖掘机等救援装备,打通前往“危岩体”上方的作业便道。
昼夜两班倒、人停机不歇。打通前往“危岩体”上方的作业便道,智能遥控无人挖掘机、“钢铁螳螂”ET120步履式挖掘机等先进、专业的救援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技术组每日通过无人机载雷达勘测滑坡体的基本情况,实时更新三维模型,不断优化处置方案,细化每一步工作重点方向,为处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6月24日14时36分,通道打通,第一台救援装备成功到达“危岩体”上方,开始分层作业。
设备专业,队员敬业。许武,自上而下逐层剥离滑坡体,临崖作业多、设备到位难,即便中暑仍坚持作业;周益平,首次处理这么高、这么陡的坡,以丰富经验确保整个作业面始终高效、安全;张亮生,离家只有二十分钟车程,却没有回过一趟家,他说:“这里险情更大,更需要我在这里!”......
7月4日,危岩体处置完毕,现场安全隐患消除,319国道具备前期通行条件。采访当天,救援队为当地送上一批生活物资。白班指挥许武告诉记者,作为军转央企干部,转换的只是身份,为民初心不会变,军民鱼水情不会变,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心更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