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公共法律服务明灯 为民众撑起法治晴空


人民调解员利用客家宗祠文化,化解损害赔偿纠纷。

人民调解员运用客家家训,调解家庭纠纷。

律师进企业向企业职工宣传《民法典》等法律知识,并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

融媒体记者 罗姝 通讯员 吴求生 郑琦炜

“只打一个电话,就能在家里办公证,真是方便又贴心!”近日,70多岁的黄先生通过新罗区新陂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联系到闽西公证处的工作人员上门为他免费办理遗嘱公证事宜,让他十分满意。

黄先生享受的高效专业法律服务,正是我市纵深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提档升级的成果之一。近年来,市司法局以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新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实体平台,群众前往实体平台即可享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同时推行“互联网+法律服务”,利用12348热线平台、移动客户端等途径,构建了“线上30秒、线下30分”的公共法律服务网络,群众获取法律服务实现就近办、掌上办、指尖办。

“今年,我们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520’示范点建设,在各县(市、区)分别打造1个县级、5个乡级、20个村级示范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通过典型示范带动,加速推进全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获得暖心法律服务。”市司法局局长江勋善说。

聚焦平安社会“第一道防线” 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困扰了我这么久的问题,调解员这么快就帮我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了!”赖女士对永定区凤城街道调委会调解员赞不绝口。原来,赖女士在永定区凤城街道购置了一处“法拍房”,但被执行人心有怨气,三番五次阻挠她接通自来水,矛盾逐渐升级。调解员从客家家训“和乡里以处亲朋”劝导入手,并为当事人详细分析其中利弊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经多次协商,最终将这场纠纷圆满化解。

人民调解将大量矛盾纠纷预防于未发、解决在基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早在2021年,龙岩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矛盾纠纷多元指挥调度中心,升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系统“龙岩e调解”,纵向织密市县乡村四级多元解纷网络,横向联系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40多个部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同时,积极开展新时代龙岩“1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培育出“道路枫桥”“边界枫桥”“台胞枫桥”等系列枫桥和“青山理堂”“三杯茶调解室”等“红土枫桥”系列调解品牌,引领各地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全市共组织调处各类纠纷17496件,调解成功17163件,调解成功率98.1%,常住人口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4.19%,降幅全省第三。

聚焦群众权益保护 让法律援助惠民生

“非常感谢司法局给予我们的法律援助,帮我们顺利要回血汗钱!”2023年,受援人吴先生等7人终于等来了17万元经济补偿金。吴先生等人原先在连城县某林场担任护林员,但2007年,由于老板失联,他们只拿到在职证明和工资欠条,并未解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在多次讨要无果后,2023年,他们来到连城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为他们开启了“绿色通道”,优先指派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案件。经过多方努力,为他们讨回经济补偿金约17万元。

龙岩司法行政系统积极开展“法援惠民 携手筑梦”活动,畅通重点人员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法律援助“网上办理、上门服务、跨城通办、承诺告知”等便民措施,并协同工会、法院、人社等部门在中心城区打造了“驿站枫桥”新业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站点,保障困难群众应援尽援。2020年以来,全市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6118人次,年均增长率达到7.8%,市法援中心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 打造“法润商企”品牌

“专业律师深入企业‘法治体检’,为我们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传,调解纠纷,还送来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3日,市司法局组织律师队伍深入民营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时,一位企业负责人如是说。这是市司法行政部门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司法局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打造“148+法润商企”服务品牌,组织全市268名律师成立“企业法律顾问团”,发挥律师服务团队“政策解读+法律服务”专业优势,深入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百所联百会”等活动,主动走访企业、产业园区等开展“法治体检”,提出法律意见,开展法律咨询,审查劳动合同,梳理法律风险。

在全省率先出台地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指引,在合法性审核中融入公平竞争审查,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2023年以来共梳理涉及民营经济行政规范性文件578件,废止49件,有效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高效便捷化解涉企行政争议。

为将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全市司法行政系统还开展了“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将落实法律服务与推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9600余场次,培育“法律明白人”14570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893户。“龙岩普法”“龙岩司法”微信公众号等一批“普法网红”成为广大农民群众“手掌上的法律服务管家”,培育武平“林改生态法治”、长汀“水土保持生态法治”、连城“法豸文化”等一批龙岩特色法治品牌,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