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农业集约化经营


廖志添

20世纪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打破了吃“大锅饭”的格局,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时隔多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进城导致农村人口尤其是劳动力不断减少,加上农产品价格等因素影响,个别地方出现部分农田荒芜、无人耕作的现象。解决问题的路径是什么呢?农业集约化经营就是招数之一。

种田大户,就是农业集约化经营的新生事物。专业化、规模化不只是工业化的专利,也是“三农”发展的助推器。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由于农户的经营水平不一,扬长避短,让经营能手做其擅长的事,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在农村,采取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租赁等方式,农户之间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实现承包期内的耕地等生产要素的聚集,为种田能手的规模化经营打下基础。实践证明,如此做法就是解决农田荒芜问题的大好事。

实现耕地等生产要素的聚集,由种田能手一户一户商谈是可以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极可能会出现与个别农户无法谈妥的现象。参照城市由同级政府设立的土地收储中心在统一完成拆迁征地工作后再公开出让的做法,建议由乡镇政府和村级基层组织承担类似土地收储中心的职能,为耕地等要素的适当聚集充分发挥作用,一旦出现上述农户之间无法达成共识的窘况,乡镇政府和村级基层组织要主动及时出手、帮助解决困难。

分类处理,区别对待,农业集约化经营是不能“一刀切”的。南方山区有一些地方存在耕地少而散的情况,如果进行集中,数量少且无法形成规模,即使有规模,但是高高低低的地形让农业机械呈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换言之,此类耕地聚集后,不一定有种田能手或经营大户“接盘”。从实际出发,村级基层组织要分类处理,当发现有耕地闲置的苗头出现或现象产生之际,村级基层组织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要发挥作用,主动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