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思故人


张颍 绘

邹善水

离清明节尚有数日时,兄弟子侄们就筹划祭祖事宜。因为,清明已列入全国全民统一假期。未到清明思清明,夜梦思绪念亲人。所思先亲方作古,筹划祭祖悼先人。

清明节是一个明媚又哀伤的节日,是我们祭奠祖先的日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现在三岁小孩都会背吟,却不知其意。

中华民族特定的二十四节气,知识容量非常大,非常广袤,高如泰山,深如大海。对清明时节倍思亲的理解,只有上了年岁,失去亲人后内心才会有的一种感觉。若没有一种亲情、温情、感情,即使春雨纷纷,也不会出现欲断魂的那种思恋或思念之情。

记忆中的清明,是那淅淅沥沥的雨丝,没有定律,没有定向,犹如哀思中祭悼先人的泪水;春天的雨水,似伟大母亲的乳汁,敞让百卉吸吮;春天的雨滴,当是知情感恩的甘泉,丝涟不断;春天的雨雾,恰似神龛帐前的紫烟,忽飘升腾,让先人感受无限思念之情。

雨丝有始止,雨水有间歇,雨滴有大小,雨雾有浓淡,雨帐有厚薄。纷纷也罢,飘飘也罢。皆是相思泪,雨泪落哀伤。清明时节雨纷纷,是特定的天气,特定的氛围,特定的情思,特定的安排。雨水洗亲思,亲思方清明。

我们把清明时节定为祭祖节,知亲情,明感恩,约定俗成,悼念先人。客家人有句“敬祖甚于敬神”的俗说。可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长者为大,这是三岁小孩都必须知晓的硬道理。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祭奠先人,意在思亲。抚育你者莫过于父母或祖父母,思亲是必然;没有抚育过你甚至没见过面的祖父母曾祖父母乃至一脉宗亲,或公太或外祖或叔伯婶娘或姑舅哥嫂,皆是亲人;指导教育过我们知

识 技能者称师,年岁大于我们者称长......均理当尊敬怀念之,故先人把清明节定为祭祖悼亲的传统习俗是有一定道理的。

祭祖虽有特定形式,更要赋予特定内涵。记得刚懂事时,父辈把我托起驮在他颈项上步行几十华里翻山越岭去祭奠祖先。稍大,长辈用箩筐挑着年龄相仿体重平衡的孩童不远百里去祭祀先祖。再大些,屁颠屁颠气喘吁吁跟着大人去为老祖宗扫墓。清除杂草,铲除泥沙,诵念祭文,三叩九拜,仪式庄严。这是一种庄重的形式。礼毕,大人振振有词告诉后生,这是第几世祖叫什么公,繁衍后人若干,为人乐善好施,哺育人才几何,平生事业德行......幼时听得懵懵懂懂,稍大些听得懂懂懵懵,再大些听得似懂非懂。语也昏昏,雨也纷纷。这些仪式是必须从小培育教养的,大伯说:“不是要你们听懂多少,而是要你们记住多少。记清楚了才会明白,才叫清明,懂得祖恩才是思亲。”

清明祭祖,不局限于后人讲排场闹形式,重在心中念思情。如今倡导文明祭祖、鲜花祭祖、网上祭祖。是要借助清明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对先人、对先烈,寄托后人的哀思与情思。

至今吾辈年逾古稀,清明祭祖行孝礼。不忘先祖养育恩,天公洒下泪似雨。清明清明,思亲明理,孝老敬亲,亦要清明。人生旅途,循环不复。先人千古,后辈亦如。呜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