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的“龙岩实践”
——我市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 融媒体记者 丘启龙 倪露
“大陆是我们台湾农民发展奋斗的另一个春天。”日前,在龙岩深耕27年的谢东庆道出了台农们的心声,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台湾同胞认可龙岩,看好大陆发展,关键是我市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认真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持续深化龙台各领域交流合作,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龙岩样板”,为推进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贡献了“龙岩实践”。
经济融合——融出了新热度
24日正值周末,漳平永福台品樱花茶园里游人如织。台品樱花茶园是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靓丽品牌,茶叶与休闲农业、旅游业实现有机结合,发展出“茶叶+文创、研学、旅游、康养”等业态。
当前,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成功吸引落地台企82家、汇聚台农600多人,连续7年在全国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建设考评中排名第一,是大陆地区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逐渐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台农们络绎奔赴,在闽西安心创业,是我市不断探索实践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成效体现。去年,龙岩成功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为两岸台农台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两岸农业融合发展;去年1月,我市在全国首创向台农发放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率先在台农中试点解决经营林下空间权利的法律凭证问题;兑现2023年度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奖补资金145万元;近年来,通过“台企快服贷”,成功为台资企业发放贷款21笔2989.72万元,成功率达70%,居全省第一......
促进经贸深度融合,是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依托举办海峡两岸机械产业博览会等平台,积极促进龙台双向交流,拓展深化现代农业、文旅康养、机械装备、光电电子等领域产业对接,去年新批台企数量占全市新设外资企业数的58.76%,台资落地项目成效显著。
情感融合——融出了新温度
2023年是谢东庆感到无比温暖的一年,他获选全国2022年度“三农人物”,是该活动举办18年来首度获此殊荣的台胞。谢东庆在龙岩获得了真真切切的幸福感、成就感。
交流促交心,交心促交融。我市加强与台湾基层团体组织的交流往来,谢东庆企业所在的漳平永福镇、官田乡分别与台湾鹿谷乡、竹山镇缔结友好乡镇,多次视频连线交流制茶工艺及茶园管理经验,商议合作发展前景,促进了解和情感互通。
闽台文化同源同宗。去年,我市发挥对台优势,组织开展了“两岸客家亲中华心连心”第四届海峡客家中秋文艺晚会、世界客属公祭母亲河大典、两岸(连城)棒球文化节等海峡两岸活动72场次,吸引了众多台胞积极参与,强化了文化联结,增进了情感认同。
同时,我市发挥“奇和洞遗址”对台文化交流作用,积极探索8400年前福建奇和洞人与台湾阿美族、泰雅族之间的遗传联系,追溯闽台史前文化渊源,挖掘奇和文化与台湾文化契合点,努力将奇和洞打造成为两岸人民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重要象征地。
社会融合——融出了新高度
27日,记者走进漳平永福镇的台湾特色街区,品尝台湾独特美食风味,选购台湾原创特色商品,领略两岸非遗特色文化......去年,我市打造了一条具有两岸特色的台湾主题商业街区,为台胞台农增加了一个寄托乡情的港湾。
引导台胞参与社会治理,龙岩做了很多探索。特聘1名台湾专业人才担任漳平台创园区管委会副主任,3名台胞代表担任漳平市政协委员,任命3名台胞担任人民陪审员,9名台胞担任人民调解员;特邀台湾青年代表任职台商联谊会会长、新农人协会理事等职务。我市鼓励台胞参与当地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选聘11名台商作为企业所在村的乡村振兴顾问,促成12位台青在当地古村落从事文创活动,选聘27名热心人士分别担任“台胞河长”“台胞林长”。同时,我市鼓励符合条件的台胞参加“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技术能手等评选,参加专业职称评聘,让台胞、台商共享荣誉。
此外,我市不断优化涉台营商环境,实行台胞签注证件办理预约服务、代办服务和上门服务,指定专人全程跟踪代办台商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商标和项目前期报批等事宜,推行涉台纠纷处理“24小时服务”机制,为台胞台商提供零距离、24小时纠纷受理服务,积极帮助台胞台企解决土地租赁、劳务纠纷、产品经销等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