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劳动阳光赋能快乐成长

——我市劳动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综述


龙岩市松涛小学学生体验耕田农活(资料图)

漳平市城南幼儿园巧手工程队从小爱劳动

曾志明 丘志坤 徐巧红 文/图

近日,在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第二附属小学170平方米的“和乐厨房”,几十名学生正和他们的家长一道开展“食育”劳动实践活动。有的包饺子,有的做汤圆,有的摆拼盘......小半天的功夫,丰盛的美食就上桌了,大家围坐在一起,品享自己动手烹制的美食,开心极了。

“‘和乐厨房’是我们打造体验式劳动教育的一个场所,2019年被评为福建省百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和家长喜欢。”校长林晓鸿说。

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把全面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客家文化等资源优势,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劳动教育在闽西这块红土地上“落地生根”,并日益“根深叶茂”。

政策引领 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我市劳动教育工作依托“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发挥闽西原中央苏区老区红土地精神和闽西客家人素有精耕细作、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等资源优势,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推动我市建立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目标内容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支持保障体系。

我市以政策为引领,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统筹近20个部门,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以学校为主导,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制定学校劳动清单,开展“一校一特色”实践活动,全市学校基本开辟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以家庭为基础,制定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清单,充分利用“龙岩市家长学校”暨家校协同育人平台,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以社会为支持,制定《龙岩市劳动教育基地评建标准(试行)》,评建市级及以上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9个,通过“基地+学校”,满足学校多样化的劳动实践需求。

聚焦课程 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提升劳动教育育人成效的基石。我市全面实施国家课程,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根据《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开足开齐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劳动专题教育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校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学校自身资源特点,将学科内容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出各有侧重又联系紧密、衔接互动的劳动教育课程群。目前,全市已形成近200门劳动教育优秀校本课程和100堂劳动教育微课程。

——以教科研为引领。汇编劳动教育优秀教学设计、典型案例等成果,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跨界融合”的区域路径探索》《学校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和评价机制研究》等近20个省、市级劳动教育课题研究。

——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成果、劳动过程表现等多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主评价、其他学科教师及家长评价等主体多元化评价机制,让劳动教育“可学、可教、可评”。

强化师资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队伍

围绕师资建设,我市建立起了一支规模约2000人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龙岩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增设1名劳动学科教研员,与七个县(市、区)进修学校劳动学科负责人组成专门教研队伍,四次前往福州参加“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班”及省级中小学劳动学科教学研讨活动。全市各学校均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教学竞赛等,提升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利用家长职业优势,聘请300名有经验、热心劳动教育的家长作为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教师。邀请劳动模范、非遗传人、工匠大师等136人担任劳动教育指导师,带领学校教师、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此外,我市组织劳动教育教师前往成都、常州、杭州等地学习取经,提升其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通过以会代培、专题培训等方式,2021年起,举办5次市级劳动教育部署促进会和2场劳动教育专题培训班,覆盖全市范围内近1600名教师,有力推进我市劳动教育全面开展。

注重实践 在劳动中既“劳身”又“劳心”

我市坚持开门办劳动教育,拓宽劳动教育实践场所,丰富劳动教育课程,让孩子们在劳动中既“劳身”,又“劳心”,锤炼品格,增长才干。

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结合十大任务群,开展特色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劳动实践中。在非遗类劳动体验活动中,着眼于客家土楼文化、茶文化等,挖掘劳动者独具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精神等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发挥闽西红色文化、客家农耕文化、绿色生态文明等资源优势,建立“童耕园”“小莲蓬农场”“富贵籽栽培”“红领巾讲解员”等系列劳动实践课程,着力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创新实践、劳动最美、服务社会等核心素养。打造“劳动技能+艺术审美”培养模式,通过手工绳线编织、陶瓷艺术、家乡美食制作等项目进校园,传习传统工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吃苦耐劳、爱乡爱家、追求幸福”的劳动精神。依托5所高校、中职学校,立足学校专业特色,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学段的职业体验课程,打造“劳动教育+”的职业体验课堂。

硕果累累  “龙岩模式”“龙岩经验”享誉省内外

我市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争创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以开展“六个一”评选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劳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切实取得育人实效。

2021年5月,龙岩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立足本土劳育资源优势,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案例入选福建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截至目前,评建省级基地4个、市级基地25个,创建首批市级劳动教育基地校6所、示范校10所、实验校42所,评选了优秀劳动教育导师299名、优秀实践学生498名,建立由117名专家成员组成的龙岩市研学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专家库,成立龙岩市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省级劳动教育实践特色项目43个。

今年以来,我市分别在江苏常州举办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座谈会上作书面经验交流,在福建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推进会暨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上作典型发言,多次在福建省文教融合研学研讨会、全国首届研学实践教育管理者高峰论坛、福建省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会上,将劳动教育的“龙岩模式”和“龙岩经验”与同行业交流分享,广受赞誉。

重视育人意蕴,提升劳动品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达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龙岩劳动教育走出了一条成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