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称心”乃大智慧
■ 曾岩
去年,我让一位书法朋友帮我写了一幅字,字的内容是杭州灵隐寺内的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万事只求半称心是一种人生智慧,语言虽朴实无华,但却写尽了人生百态。
半称心,就是要有知足常乐的心态。“半”字用得巧妙,只求一半的称心,如此知足,方得常乐。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常态是婚姻,一半是执着,一半是无奈;家庭,一半是付出,一半是收获;金钱,一半是欢喜,一半是忧愁;生活,一半如意,一半失意。无论对人对事,我们都无法面面俱到,事事周全,凡事只求半称心,才能知足常乐。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万事如意,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的美好愿景,而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人,往往容易求得幸福和快乐。
做人,要懂得知足,要学会顺其自然,随遇而安。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更要接受家人的不完美。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幸福定义为有房、有车、有票子,认为这才是幸福,于是不顾身体而终日拼命忙碌。后来等到身体垮了才明白,其实无病无灾就是福泽,衣食无忧就是幸事,岁月静好就是美好,有事可做就是快乐,知足常乐,乐在其中。
半称心,就是不能太圆满。中国自古人生最忌满,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人生只有不圆满,才能获得平安幸福。人,不贪,欲念就少;不计较,不比较,痛苦就少。中国人的“半”字哲学,就是恰到好处,余韵无穷。人生不必太完满,一半就好。
半称心,就是要“常想一二”。人生不如意者十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常想一二”,就是让我们快乐的秘诀和源泉,要抓住那“一二”的正向时刻,让快乐的感觉更加充实、酣畅。“常想一二”就是让我们解决好心态,正确对待已发生的事情,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常想一二”就是给自己充电,因为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当你常想一二时,生命就在为你充电了。
半称心,不是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生智慧。我们不要追求完美,留点遗憾和后悔,其实这也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