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文庙:千年古韵文脉长


■ 范晓莲

立于汀州城主街兆征路旁,距文庙数步之遥,眯了眼,看阳光落在斑驳的红墙上。

这堵墙,把古今分隔在了两边。外墙,嵌着两幅腾云驾雾的青龙石雕,镂空,精致,栩栩如生。六根花岗岩柱子,分立三道门的两侧。正中是大门,左右各一小门。门柱、门楣均用青石雕刻,有花鸟鱼虫等各种图案,形象逼真。大门的横楣,刻着“棂星门”三个篆体字。“棂星”,意为灵星,又叫天田星、文昌星、文曲星。以此命名,寓有人才辈出之意。在文庙外设此门,自然是希望汀州多出人才。左侧门楣题:道冠古今。右侧门楣题:德配天地。

跨过门槛,眼前蓦地一亮。一座典雅的庭院,地板以石条铺就。左右厢房对称布局,木质建筑古色古香。庭院中央有个半圆形的泮池,池边围着一圈石栏,栏柱上端雕有小石狮子。一座石拱泮桥横跨泮池,连接通道,直达内庭院门。据说,泮池与泮桥是文庙区别于其他寺庙的特征。在古代,泮桥象征着学子的荣耀与追求,只有考取功名的学子才能在泮桥上昂首而过。

走过石桥,踏上几层台阶,接近仪门。注视着朱红色的大门,感觉自己正在走进一段历史,走进一些光影交叠的时空罅隙。台阶旁,有对威严的石狮。从宋咸平二年(999年)建成至今,它们已在此守卫千余年。门前两侧各有两根圆形石柱,表面风化,凹凸不平,显是千年风雨侵蚀所致。大门虽为木质,却甚是结实、厚重。门楣顶上,突出四个齿状圆柱。门环为青铜所铸,猛虎形状。轻轻叩击,发出清脆的声响,划破了周遭的静谧。

进得门来,又是一番洞天。占地两千余平方米的阔大庭院,古朴壮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十三檀卷棚式前步廊,柱网布局规整。明间正中为方形藻井,排用出挑三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雕饰垂球。次间为三扇井口天花,绘有龙凤、花草;明间大额访砍制月梁形,用材硕大。主殿为大成殿,飞檐翘角,斗拱森森,琉璃黄瓦,雕梁画栋。殿前,两幅青龙石雕呈45度角斜立。左右两侧,各有石阶供人通行。大殿门共七扇,一字排开。可以想象,曾经这里定是书声琅琅,墨香萦绕。殿堂正中靠墙处,供着大成至圣先师神位,东配、西配分别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神位。东庑、西庑列设十二先哲神牌,供奉七十二先贤神位。殿内左右两根粗大的木柱,上刻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秉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横批“万世师表”,为清康熙帝御笔所题。身为一名教师,看到这四个字,心中的神圣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院落四角,均植有桂树,花香沁脾。地上的青石板,历经岁月洗礼,愈发显得祥和淡宁。东北角地上趴着只残损的石龟,背上苔痕斑斑,四肢的缝隙有青绿蕨类植物冒出。时光流徙,一片瓦,一段墙,一块砖,无一不裎露古朴的痕迹,从历史的尘烟里飘出沧桑的韵脚。文庙是可见的历史,如同纪念碑昭于后世。我在某个流动的时间里,翻阅这段历史,于书页抖动间,仰视时空的高度与宽度。

历史上,汀州文庙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除主殿之外还有讲学堂、名宦祠、启圣祠、宗圣祠等。文庙许多附属建筑由于历史原因移作他用。现存规模虽不足原来的一半,但仍较好地保持了原来的风格。自明至近年,对文庙均有维修,使主建筑不失当年风韵。1996年,汀州文庙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古朴的庭院,也不是沧桑的廊柱,而是根植于每一代中国人心中的词汇——教育。世间的繁华在漫长的光阴中,恰似过眼云烟,唯有教育才能将珍贵的文脉传承延续。一座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长盛不衰之势头。

汀州文庙曾是汀州府学,又名孔庙。这座古老的建筑,曾是汀属八县推崇儒教的重要场所,也是闽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尊孔崇儒的标志建筑。汀州文庙在传承文化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栋梁之才。

值得一提的是,与孔庙紧邻处,原本还有一座县文庙,现仅存大成殿。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迁至长汀,历时八年,校本部便设于县文庙大成殿。当年的山城长汀,偏远而又闭塞。然,她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厦大,使其免却战时的颠沛流离,弦歌不辍。厦大迁来长汀,也给这座古老的山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他们组织了宣传队,深入农村宣传抗日,发表抗战的文艺作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战时的长汀,中小学师资缺乏,许多厦大人积极承担了教学的重任。数以千计的莘莘学子在他们的教育下茁壮成长,长汀中学(今长汀一中)每年都有数十名毕业生考上大学,仅厦大在汀期间就先后录取了当地学生一百多名。厦大在长汀的历史虽然短暂,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永恒的。

离开文庙之时,阳光依然温暖。我脚下的这方土地,曾是闽西的政治、经济中心,万贾云集,统辖一方。宋代汀州太守陈轩所写的“一川远汇三溪水,千嶂深围四面城”“十万人家溪两岸,绿杨烟锁济川桥”等诗句,便是汀州繁盛时期的真实写照。虽经千年风雨,山城风韵依旧。在今时的汀州文庙,仍能真切感受到历史遗留下的厚重印记。琉瓦飞檐,将一座城市的文脉拉长。千年书香,至今仍在古城上空氤氲不散。在历史的舞台上,汀州文庙恰似一颗明珠,熠熠生辉,永不暗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