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羊子冈红军医院
■ 林东祥 兰森仁
梁野山东北面的大山深处,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红军医院,近日,我们寻访了该医院遗址。
沿着武平县中堡集镇至梁野山寺的不断爬坡的乡道车行8千米,在一个路口下车后,往右方小道继续步行约2千米,有一村庄名羊子冈,现已无人居住,只有少数迁到大绩村里的村民会回来养些鸡鸭家禽和土山羊,遗存的三五处房屋仅剩残垣断壁。如果不是散养的鸡鸭在荒田中觅食有些生机,谁会想到这里以前是个热闹富庶的小山村,百年前还曾是一所红色医院的驻地呢。
羊子冈坐西面东,四周林木葱郁,又远离其他村子,地理位置独特。出入村庄主要有四条通道,东往中堡、罗助、林坊、新湖和上杭官庄;南至武东乡的教文、袁畲、六甲等村;西可上到梁野山顶(寺);北通孔厦、永平、帽村等武北各地,而帽村为当时(红军)粤赣军区第三作战分区驻地。
60多岁的兰进仁老人担任我们此行的向导。他把我们带到一处老屋残墙边,指给我们看墙上依稀可辨的大字标语——“医治白军伤病兵。红十二军宣”。
兰进仁告诉我们,他的姑姑——1918年出生的兰德秀老人健在时经常给他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红色往事。1931年2月,天下着大雪,山村里来了十几位衣着朴素的军人,他们自述是邓毅刚、邓子恢带领的工农红军,恳求老族长支持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完成两项任务,一是提供闲置农房,用于红军伤员治疗;二是动员青年参加红军。不久,大绩村苏维埃政权建立。由于羊子冈自然村背靠大山,位置高,易守难攻,再加上当地村民觉悟高,群众基础好,1931年秋冬,这里建起了红十二军医院。成立医院后,村里热闹和忙碌了起来,红、白军的伤病员都在医院中疗伤休养。兰德秀和姐妹们四处收集稻草、谷笪、茅草,用于伤员床铺防潮,男村民经常用担架接伤病员。初期医院里有一百余名伤病员,后增至二三百人,为了缓解药品短缺,医务人员教群众辨认草药,并请村人在耕作之余采集车前草、艾草、鱼腥草、金银花、紫苏等草药,用于伤员治疗,虽然医院可以花钱购买村民的草药,但村民大都不肯收钱。
老红军林辉才,当时年仅17岁,在村子旁的纸寮里打工。听说有部队专门为穷苦人申冤,不抢东西不拉壮丁,便专程来到这里。他在红军医院里看到红军官兵一致纪律严整,立即加入了红军队伍。之后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1932年5月,离羊子冈10里地的天门窝发生红白军战斗,经过一昼夜的激战,消灭白军200余人,红军负伤10多人,白军负伤20余人。同年6月,在坑头至袁畲路上的白水寨也经历了一场战斗,消灭敌军150余人,红军负伤8人,白军伤10余人。这两场战斗中的红军和白军伤病员,均及时送至羊子冈医院救治。
“医治白军伤病兵”,这条闪烁着《古田会议决议》精神的标语,昭示着人道主义的光芒,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让人感受到厚重的温情和无产阶级人民军队的宽阔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