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闽西调查的足印


体验“重走主席调查路”

■ 符维健

毛泽东一向注重调查研究,认为只有在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改造中国的良方。在创建和发展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每到一地,都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譬如,查阅地方志书,了解当地历史;阅读尽可能收集到的报刊,掌握时事政治。而召开调查会,则是毛泽东了解实际情况,制定方针策略最简单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解放长汀城后,毛泽东在辛耕别墅查阅了《汀州府志》《长汀县志》,随后又阅读了所能搜集到的许多大城市出版的报刊,同时还召开了由钱粮师爷、老衙役、老裁缝、老佃农、私塾先生和流氓头子等六种人参加的座谈会,全面了解全国的重大形势和闽西的社会历史人文状况,从而为他在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上制定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战略方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开幕前,毛泽东发现与会代表对闽西的革命形势和社会状况缺乏全面的了解,便向中共闽西临时特委书记邓子恢建议,让代表们分散到各地去进行为期一个多星期的调查研究。毛泽东也亲自参加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为中共闽西“一大”的胜利召开准备了充分的材料。

1930年6月和1932年6月,毛泽东曾两次深入到上杭县才溪乡开展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苏区各项建设。

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继江西兴国长冈乡调查后,带了中央通信排一个警卫班途经长汀、回龙、官庄,到了才溪,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这是毛泽东第三次深入到上杭县才溪乡,调查了解才溪乡在扩大红军、政权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模范事迹,总结典型经验,指导全局工作,同时为即将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作准备。

毛泽东来到才溪乡的当晚,就在住地列宁堂开始了调查工作。他怀着满腔热情,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找来区乡苏维埃干部、工人、贫农代表,根据事先列出的提纲,口问手记,平易近人,与代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经过10多天的调查,毛泽东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充分肯定了才溪乡是苏区的模范,工作做得好。毛泽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一文,全面总结了才溪乡的先进经验。

1934年初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将《才溪乡调查》连同《长冈乡调查》两本小册子分发给每个代表,并在大会上号召全苏区向才溪乡和长冈乡学习,搞好根据地建设,发展革命战争,夺取全国胜利。

毛泽东在闽西苏区调查的足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倡导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成为我党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