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梅:勤勉造“金山” 善心人称赞


“注意每隔十天喷洒一次农药,高温夏季主要防治‘红蜻蜓’等病虫害……”近日,马雪梅在她的果园里,详细察看果树长势情况,并叮嘱工人做好虫害防治。

今年60岁的马雪梅原是北方人,1986年随丈夫在福州务工,1996年夫妻俩回到丈夫的家乡——长汀县濯田镇园当村。因家里缺少耕地,夫妻俩决定在自留山上种果养鸡维持生计。虽是小打小闹,两年下来也积累了一些经验。1999年春,马雪梅开始承包濯田镇政府干部果场。“别看现在郁郁葱葱,当初可不是这样的……”马雪梅回忆道,当年山上158亩镇干部集资种下的板栗因疏于管理,大部分已枯死,杂草丛生。

1999年下半年,马雪梅决定规模种植果树,开发这片荒山。马雪梅凭着一腔热血,带着20多名工人起早摸黑,硬是在荒山上种下192亩板栗。当时有工人开玩笑说:“雪梅,等到我们拄拐棍时,不知能否吃上你种出的板栗?”“这里不就是土质差了点嘛,我娘家大别山上到处都是石头,后来人工炸开石窝子,把土挑进窝里种出的葡萄,早已闻名,而这里的土再差也比石头强呢!”马雪梅自信地对工人们说,“只要过几年,我就可以请大家吃上咱自己种的板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第二年夏天梅雨季节刚开始,马雪梅就傻眼了,天上下的雨并不大,而地上的水先小后大,雨水夹着泥沙越积越多,大部分树苗被冲得无影无踪。她还经历了更糟糕的是有4000余株板栗长势很好却不挂果,当初以为是水肥管理或气候等原因造成的后经果树专家现场诊断,说嫁接的是不良品种,须马上砍掉。马雪梅说,那时板栗都有七年的树龄了……

面对困难和挫折,马雪梅没有退缩。“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于是,她又带领工人补种板栗树,种植百喜草,稳定土层,固定果树。她尽量使用农家肥,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使得果树长势更好。平时她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花在果园里,几年后,曾经的荒山终于变成了满目青山,马雪梅终于让她的工人们吃上了硕大的板栗,也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如今,除了种植板栗,她还种植了脐橙,总面积达800多亩,并因此办起了绿湖家庭农场。

2017年春,马雪梅成立福建兴牧生态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规模化养猪及河田鸡,并进一步改造升级养殖设施,实现生态养殖、环保养殖。如今,她养殖河田鸡4万多羽,养猪2000多头,年纯收入八九十万元。

马雪梅致富不忘帮助众乡亲,左邻右舍遇到困难,她总是慷慨解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几年前,莲湖村贫困户兰木石养猪因缺技术导致亏损,得知情况后,马雪梅手把手提供技术指导、传授养殖管理经验,不厌其烦释疑解惑。如今兰木石养母猪30多头、肉猪存栏300多头,彻底脱贫摘帽,过上了小康生活。

马雪梅艰辛创业历程,伴随的是她造福社会、帮助他人的奉献历程,她因此获评市劳动模范、省“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先进个人”、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感动福建年度“十大人物”、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等。

(通讯员 江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