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虎岗中学通过持续开展艺体教育,让每个孩子闪光,让校园更具活力——

“第八节课”引发“鲶鱼效应”


■ 融媒体记者 陈良锦 文/图

鲶鱼效应,原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在永定区虎岗中学,每天的“第八节课”是孩子们很喜爱的一节课,这节课上,孩子们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可选择足球,驰骋绿茵场;可选择国画,挥墨方寸间;可选择舞蹈,灵动山水间……“第八节课”犹如一尾鲶鱼,激活了虎岗中学校园!

艺体教育有传统

5月26日,记者来到虎岗中学。16时55分,在学校阶梯教室,赖秋平老师正弹着钢琴,29名学生在林丽君同学的指挥下,正排练合唱《祖国不会忘记》《茉莉花》。

赖秋平老师1994年毕业后就一直在虎岗中学任教。他告诉记者,虎岗中学是艺体教育传统校。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从虎岗中学毕业的从事艺体行业的校友达5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其他学校的艺体教师,还有两位校友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艺体是专业性比较高的学科。它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等很多方面。因此,要搞好艺体教育,必须要有一支学有专长的专业教师队伍。据介绍,虎岗中学在已有的两名音乐教师、三名美术教师、两名书法教师、三名体育教师的基础上,在本校和校外挖掘师资,让有音乐、美术、书法、球类等特长的教师,以及在其他单位的校友加入到学校艺体教育队伍。

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林顺龙告诉记者,虎岗中学坚持"德育树人、智育启智、体育健身、美育润心、劳育赋能"的育人理念,在立足校情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提升艺体教育,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实,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并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每个学生有课程

抖肩、扭胯、旋转……夕阳西下,满天彩霞,九(3)班的沈诗晨和她的学妹们,在热烈奔放的拉丁音乐中尽情热舞。她告诉记者,已经跳了3年拉丁舞,越学越喜欢,越学越自信。

据介绍,该校将艺体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四个结合”,即: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体提高与个体特长发挥相结合、日常教学与活动竞赛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艺体老师上好常规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艺体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体教育活动,做到活动经常化、多样化,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艺术表现水平,使学生的艺体素质与其他素质同步发展。因此,学校开设素描、国画、书法、合唱、舞蹈、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等9门艺体选修课,每周一至周四的第八节开展艺体选修课教学活动。学校要求每位艺体教师上好一个选修课程,每个学生从中选择一门课程,做到课课有特色,生生有特长。

才艺展示有舞台

在学校教学楼一楼一间教室里,简洁明亮,展示的是学生们画的素描、国画、书法等作品。

据了解,学校艺体活动的广泛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同时也推动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去年,学校举办了“虎岗中学2022年艺体活动周”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来加以展示绘画、书法、歌唱、舞蹈等艺术技能以及篮球、排球、足球和田径等体育技能。协调联络永定区教师进修学校来校开展全区艺体研训活动。同时也注重创造美的校园环境,如利用美术展厅和教学楼楼梯墙面布置书法、绘画等作品来展示艺术成果,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歌唱、舞蹈等“快闪”活动,让校园充满独特的艺术气息。

“老师和学生们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虎岗中学艺体教研组组长邱秋兰说,学校调配整合资源,让学生与老师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一方面改变了以往老师间单打独斗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可发挥老师的优势及其专业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艺体选修课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激发了学生努力成才的热情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