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图,诗和远方的必备


■ 宋客

我喜欢读地图。

地图,古代指描摹土地山川等地理形势的图,今称说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的图,上面标着符号和文字,一般都着上颜色。地图五花八门,分门别类,是我们间接获得认知的最主要的工具,也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增强空间记忆的捷径。

在我的随行包里,常常带一本地图,一有空就拿出来读一读。我的家中,也藏有不同版本的地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福建地图、龙岩地图,需要时也拿出来读一读。我家的墙壁上,也挂满各种专业地图,大厅挂福建省地图、福建省交通图,阁楼贴(挂)龙岩市地图、北京市地图、重庆市地图、龙岩市非遗点地图、桂林市地图,写字台玻璃板下面还压着其他地图,等等。

一次,有文友来访,看到客厅挂着的地图,非常惊奇,顺口问有没有某城市的地图?我说有,带他一看,果然有,文友啧啧称赞。

又一次,有老乡来访,一进门便看到家中的地图,发出“哇”的叫声,说:“现代家庭还挂满地图,一看便知是读书人的家。”我十分欣慰,心想,家中挂地图,终于有人表扬了。

每一张地图都来之不易,都经过千挑万选才最终选定并决定挂在家中最合适的位置。一次,我因写作需要,渴望有一张广西桂林市地图。在翻看一份资料时看到一张32开的桂林市地图,由于地图标注字号太小,根本无法看清,便决定请某专业图文制作公司帮忙放大、制作。店长听了我的诉求,直接摇摇头,说做不了。我问为什么?店长答:“很贵的!”我立即气不打一处来,愠怒道:“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把这张图放大,我急用。”经过专业人员折腾一番,一张高1.8米、宽1.2米的地图终于打印好,还进行塑胶,我卷起地图,喜滋滋地贴在家中,每一座山峰、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渡口、每一个村落都了然于胸,惬意得很。

每每看书,遇到人文地理问题,我就查地图。这些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山势地形图、军事态势图、行军路线图、历史疆域图,包罗万象,形式不一,不论什么图,抓在手上先认真审视一番再作探寻。比如历史名人的家乡,一边查具体方位,一边寻找相关的其他名人,周边还有哪些县市,从我们这里出发要经过哪些地区,有没有高铁、动车、高速公路过境,再探寻为什么会出现“名人”现象,眼睛盯着地图,再拿起红铅笔,在地图上不停地划杠、画圈,等心中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才作罢。

每逢出差或下乡,我都带着地图。一到住地,我总是对照行程查看地图,先形成初步的印象。在紧张的行程中,工作起来便更能有的放矢。行程结束后,需要完成“作业”,再拿出地图,一一对照,按图索骥,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的满足感。

偶尔对外授课,我也喜欢展示地图,用激光笔在偌大的荧屏上指点江山。聚光处,感念一番,增进互动交流。

一图在手,纵观六路,目标感强。山岭道路、村落河流、街巷商铺、城垣码头、风土人情、风物传说,风尘依旧,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读地图,的确是诗和远方的必备,也是热爱生活、提振信心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