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知识脉络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中考数学复习迎考建议


■ 曾庆荣

中考越来越近,冲刺阶段数学该怎么复习,不少同学略感迷茫。今天给大家分享复习迎考建议,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统一思想,步调一致

听从老师的安排指导,与老师步调一致,积极主动配合,遵行复习计划进度安排、课时安排,多闻多问、精诚合作。“不苦不累,初三无味”,树立信心、克服困难、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

二、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理清知识脉络,注重归纳归类,完善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深入透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熟练地掌握公式、公理、定理、法则,并灵活地加以运用;对“四大领域”“八大主题”“29章”要了然于心,各个部分的学习研究内容、步骤、思路能清晰回顾。

三、动手动脑,课堂高效

根据知识点掌握情况,发现疑点、难点、弱点,做好标注,将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进行对比、分析,训练提高数学思维,拓宽分析问题思路,关注破解问题切入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要做好简明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四、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出教材中的重点主题章节知识,突出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深透的知识,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数学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是联系数学中各类知识的纽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和多题一解之法。

五、规范作答、及时反思

“平时当战时,战时如平时”,平常的作业、练习、测试当作中考一样认真对待,审题要慢要细,书写工整、条理分明、格式规范,尽量不“跳步”,争取把每道会做的题都做对,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认真仔细、查缺补漏、查错纠错,归类分析易错、易混、易漏点,用红笔做好标记,及时认真纠错订正,并选取对应类型题目巩固练习。

解题后及时反思总结,如反思解题思维过程、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对比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注意归纳、整理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六、掌握技巧、每分必争

每份试卷都有基础题、中档题、难题,且有一定比例。按照试题的难易程度,制订答题的先后策略,即第一轮先答凭直觉反应能解答的题目;第二轮答稍加思考能有思路的题目;第三轮答要做深入分析才有思路的题目。

解答题即使第一小题不会做,也可以利用第一小题的结论去解决第二小题的问题,不要轻易放弃。

学会不完全解题,即找不到解题方向的问题,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写出你自己掌握的结论(如:已知圆的直径,可得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培养大胆推理分析的习惯;也可以通过观察图形发现存在特殊情况(如:发现图形中的某个角是特殊角,题目中条件却没有,那么这就往往是一个得分点),只要将题目条件都抄一遍,然后写出你发现的特殊结论,这样就算是什么都不会,也有可能得到相应的步骤分。

针对分块题型,进行限时训练、过关训练。可分作填空、选择的1-9,11-15一组限时完成(建议20分钟左右);解答17-20一组限时完成(建议用15分钟左右),21-25的第(1)小题一组(建议用20分钟完成)。

七、注重心理、生理调整

平时注重应试心理调节,知道分数成绩只是一个方面,知识的掌握、能力素质的发展提升等才是更重要的。

考前一周可以作为调整期,调整生物钟,以最佳状态迎接中考。适当做题,更多的是看题、看错题集,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按题型分块回顾练习,扫清盲点,或者找出以前的试卷,重点对以前做错和容易错的题目进行最后一遍清理,达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

同学们,在中考复习这条路上,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智者”。实际上,我们的先人在造“智”这个字的时候就很好地告诉了我们:智,从日从知,日日求知,便成“智者”。只要我们奋斗梦想,永不言弃,用我们的勇气,用我们的实力,用我们的努力去书写我们明天的辉煌!

(作者系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