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闽西苏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机制历史考察及启示
■ 俞如先
闽西苏区(1927-1934)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亲自开创的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闽西苏区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曾进行新型民主道路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新型民主道路具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
一、闽西苏区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孕育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闽西苏区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知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统一战线达成共识,实现合作仰赖于平等协商。由此“孕育出协商民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等,还孕育了毛泽东同志设想的新型人民民主道路的其他形式。1929年7月,在毛泽东同志指导下召开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苏维埃政权决议案》,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选举积极勇敢的代表)提供了制度保证。经过古田会议的探索和实践,又进一步完善了新型人民民主道路的民主形式。选举民主方面,“最后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书记,朱德、陈毅等十一人为委员的新前委”;民主决策方面,确立了作为民主决策制度保障的民主集中制;民主监督方面,明确了士兵会的监督职权。“士兵会有审查军中经济、监督军队给养之权。”至古田会议期间,闽西苏区走出了一条贯通权力监督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诸环节的新型人民民主道路。得益于这一道路,闽西各地普遍建立革命政权,开创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崭新局面,“开辟了数百里广大的苏维埃区域”。
二、闽西苏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机制被破坏及原因分析
自1930年6月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的具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特点的新型人民民主道路,没能乘势向前发展,其孕育机制被破坏。如民主选举的选举运动方面。商人(主要是小商人)和富农等中间力量均被剥夺选举权、被选举权,更不可能参与民主管理,独立劳动者被清除出工会等团体。城乡苏维埃代表制不健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也被破坏。对中间力量态度偏蛮横,缺乏协商退让的诚意。存在听不进党外群众舆论的现象,人为堵塞了发扬民主的渠道。许多党员、普通群众不敢发表哪怕正确的意见。家长制残余代替了民主决策。闽西苏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机制被破坏造成了严重后果,客观上把群众推向了反动派的一边,削弱了统一战线,“倒使我们自己的阶级战线革命力量受到动摇和损害”,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闽西苏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机制被破坏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干扰和影响的直接原因。当然,直接原因背后则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三、闽西苏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孕育机制历史考察的新时代启示
闽西苏区时期,统一战线、群众路线孕育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弥足珍贵的经验,为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其一,建构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体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闽西苏区时期初步确立的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是统一战线孕育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前提,具有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源泉的重要地位。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入研究并忠实遵循闽西苏区初步确立的群众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以此为基础,建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体系。
其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历史地具有民主基因。以闽西客家人为例。“(近代以来)进一步养成了平等待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民主风尚。”在具体民主形式上,也向来有民主协商的传统等。新时代新征程,面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很重要的立足点是要不忘本来,善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客家文化)中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观主张高度契合的积极内容,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文化滋养。
其三,开创人类民主实践新形态。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缺失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敌。树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机制的权威,树立人民至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威至关重要,这也是根本上根治官僚主义的必由之路之一。新时代新征程,着眼于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要始终保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定和清醒,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开创人类民主实践新形态。
(作者系古田干部学院、中共龙岩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