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

刘亚楼
□ 符维健
1929年12月底,闽西山区下起了雪,皑皑白雪映衬得山岗上的枫叶分外鲜红。在龙岩大池红军学校的课堂上,发生了一场风波。
刘亚楼的同桌叫陈志刚,在听军事课时竟呼呼入睡,而且鼾声一声高过一声。在场的学员们笑了,讲课的教官十分生气,气冲冲走到他跟前,举起右手,一巴掌拍了下去。这掌却在空中被一只有力的手接住了。接住教官这只手的,便是刘亚楼,这使得教官怒不可遏。他瞪着双眼,责问刘亚楼:“你想干什么?”
刘亚楼脾气急躁,也未示弱,反问道:“你想干什么?”
教官气愤已极,指着刘亚楼:“你敢这样!你们要准备接受处理!”教官说完,气冲冲地走了。
这位讲授军事课的教官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
黄埔军校是1924年6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培养了许多军事人才,闽西子弟就有50多人参加了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破裂后,毛泽东曾经说过:“北伐时有‘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1929年12月初,在古田会议召开前夕,在新泉整训的同时,红四军在龙岩大池设立随营学校,并改名为红军学校,朱德任校长、毛泽东任政委。
这是中央苏区创办的第一所红军学校。创办之初,便注重使用黄埔军校毕业生当教官,实行严格的“三操两讲”。
这堂课的冲突发生后,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教官不对,有的说陈志刚不好,当天上午的课没再进行下去。
回到住处,刘亚楼把陈志刚拉到身边,说:“你我虽然晚上要站岗辛苦,但上课千万不能再睡觉了。小时上学,老师讲过古人‘悬梁刺股’的故事,是说他们克服困难,想办法学习的事。”
“我也找把锥子,瞌睡来了,刺一下。”陈志刚仿佛受到了启发。“找什么锥子,瞌睡来了在大腿上拧一把不就醒了。”“对呀!”找到办法的陈志刚很高兴。
“可是,别忘了找教官作检讨呀!”不知什么时候,区队长已经站在他们身边了,区队长说:“教官打学员的事我们已经对教官提出了批评,这叫军阀残余作风。但各有各的账。上课睡觉不对,刘亚楼打抱不平,似乎很豪侠义气,但对教官不够尊重。你们刚才讲到悬梁刺股,古人的学习精神固然可以学习,但是必须认识到我们是革命战士,革命战士抱负远大,前途远大,我们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接着,区队长又讲述了刚刚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以及毛泽东勤奋学习的故事,不仅使陈志刚茅塞顿开,也使刘亚楼耳目一新。
这天晚上,刘亚楼召开党小组会,先是做了自我批评,继而研究了互帮互学、不使一个同志在学习上掉队的措施。第二天又找教官作了检讨。这堂课的风波就这样平息了。
经过黄埔系教官严格教、学员认真学,闽西红军学校的学员成绩提高很快。刘亚楼经过4个月的学习,考试连闯三关。毕业后,被任命为连长。两个月以后,被任命为营长兼政委。刘亚楼后来成为开国上将,而在红军学校的这堂课让他终生难忘。
从广州“黄埔”到龙岩“红埔”,两地结下了军校情缘。中国共产党通过学习黄埔军校的办学经验,创办红军学校,贯彻古田会议精神,为红军培养了各类人才,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