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勇担当 争先创一流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南部新城开发建设

——专访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静


□ 融媒体记者 黄俊 罗姝 吴冰 陈超浚 通讯员 卢水生

今年以来,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正全力推动各项目建设提速增效:11个在建项目推进顺利;新引进18个项目,总投资108亿元。1至2月,该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增5%,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推进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是全力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龙岩样板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也是做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能级、拓展提升高新区的重要抓手。” 近日,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袁静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我们将发挥产业承载区、科技创新区、融合示范区等优势,密切协同新罗、永定以及市直有关单位,全力将南部新城建设为现代产业新城、科技教育新城、绿色生态新城。

记者: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是如何贯彻落实市委二号文件和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推进会精神的?

袁静:龙岩高新区(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决策部署,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的工作要求,发挥南部新城开发建设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交通互联互通工程、园区品质提升工程、现代城市建设工程和文旅康养工程,全力将南部新城建设成为现代产业新城、科技教育新城、绿色生态新城。

按“市区一体、部门协同、三区相融”的工作理念,我们完善了一组高效运转的协作机制,谋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先行启动高陂、红坊片区建设。同时,立足产业支撑,着眼产城融合,强化政策推动、机制带动、产业促动、建设拉动,全力推动南部新城高质量发展。

记者: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在南部新城规划范围内,如何进行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民生设施建设?

袁静:围绕南部新城“一核、一轴、三区”的规划布局,以及“133”产业体系,龙岩高新区(经开区)重点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医药大健康为主导产业,以数字经济、现代物流、新材料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东肖数字创新区、红坊现代物流区、高陂高端智造区”发展。

目前,我区已建立“一链一专班”“一链一政策”的“链长+链主”招商机制,聚焦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半导体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终端及精准医疗等领域,规划建设能源智造产业园、新医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打造珠江大厦、电子信息产业园、跨境电商生态圈、科创园、大学科技园等五大“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平台”。

我区铺设了“一纵一环多联接”的路网架构,未来还将借力“空铁枢纽”建设,加快推动交通同城化互联互通。同时,完善了学校、公园、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等配套设施,为南部新城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记者:下一步,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在南部新城开发建设中有何具体措施和办法?

袁静:紧盯“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阶段性目标,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将坚持“内外兼修”,全面推动“三个新城”建设。

强内劲,以项目攻坚为抓手,深化“妈妈式”服务,全力推动省、市、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重点盯紧新能源智能制造园、益善生物医疗产业园等8个项目开工,红田路二期、龙佳玮业显示模组等9个项目竣工(投产),为打造闽粤赣边区域性先进制造中心核心区、物流中心枢纽区奠定坚实基础。

引外力,抢抓对口合作机遇,主动“嫁接”广州科学城、国际生物岛、厦门软件园等区域的高端产业,对接华南理工、南方医科等高校的前沿技术,推动产业链“手拉手”和创新平台“心连心”,力促视界芯半导体、光子晶体透明显示等30个重点项目签约,推动产业、科创两大合作领域落地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