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我更加明理


□曾岩

我是个爱阅读的人,并从中受益无穷。近五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让我更加明理。

读《论语》,让我知道了许多道理。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明白人生要学会付出,学会奉献,而不是索取。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有立己先立人,达己先达人的思想,这样才能去为人民服务。孔子又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往往越是急于求成,就越难取得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远,不能贪图小利。孔子还告诉我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贵虽然是人人都追寻的,但必须通过正当手段获得,如果不择手段,那这种富贵于我们来说,就如浮云一般,没有任何意义。当读懂这句经典时,你就不会去羡慕别人的财富,更不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不择手段去获取财富。同时,也就能更加淡定对待自己的生活,从而安贫乐道。

读《易经》,让我明白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让我懂得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家风是行善积德。一个行善的家族,必定会有余福,这个余福能够荫庇子孙;如果造了许多恶事,那这个家族不可能长久,子孙必定遭殃。《易经》还告诉我们:“谦谦君子,卑以自牧。”道德高尚的人,总是与人谦恭有礼,做到功高不自居、名高不自誉、位高不自傲。古人多以谦逊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并且用“满招损,谦受益”来自我警醒。一个人要以谦卑之心涵养自己,修炼身心,只有学会谦卑,才能做到善终。

读《太上感应篇》,让我明白“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一切的祸与福都是自己招来,尤其是灾祸,都是自己招来的。如,我们领导干部去贪,必然会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同时还让我懂得“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三年,其实在人生长河中是很短暂的,只要坚持做善事,不去做恶事,三年后,上天就会降福给我们。同样,读过《了凡四训》,也会明白“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的道理。人,千万不能“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要懂得每日“三省吾身”,摒除恶习,积极行善,以此来为自己累积福德。

读《增广贤文》,我知道“贪他一斗米,失却半年粮”的道理,这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底线,要克己奉公,做事要有原则和规矩,要以党性自律,以操守自恃,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读《菜根谭》,“富贵是无情之物,看得它重,它害你越大;贫穷是耐久之交,处得它好,它益你反深。”只要你真正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会明白富贵对一个人不一定是好事,厚德才能载物,要懂得施舍,才能保住财富

人要读书,读书可以明理,明理才能正心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