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市政协委员聚焦“三孩”支持措施建言献策,让更多人——
生得起养得起 生得好育得好
□ 融媒体记者 刘菲菲 刘玉荣 通讯员 赖文光
在生育政策优化的背景下,“三孩”成了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去年以来,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多孩家庭面临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就如何保障多孩家庭对于安全、有质量托育服务的需求,切实减轻家庭养育成本,提高家庭生育意愿等方面问题,纷纷建言献策。
3月27日,记者从市政协了解到,委员们提交了《关于促进落实“三孩政策”相关奖励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的提案》《“换位、互融、协同”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关于完善中心城区托幼教育服务体系 助力三孩生育政策落地的建议》《关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的建议》等多篇提案,提出了完善“三孩”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的建议。
刷新婚育理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生育观念总体转向少生优育,市政协委员们建议引导青年重视婚育、积极婚育,坚持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帮助青年充分认识深入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重大意义。引导青年适龄生育、优生优育,充分利用好最佳生育年龄,努力让拥有两到三个孩子的家庭成为多数。
利用平台和机构服务优势,加大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公益宣传力度。建议政府给予多子女家庭生育福利补贴。尊重女性生育社会价值,鼓励夫妻共担生儿育女责任。
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政协委员们认为,完善我市配套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迫在眉睫。他们建议,探索完善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如: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推动灵活就业群体等参加生育保险;扩大生育津贴的支付范围,将生育奖励假期、陪产假、共同育儿假等覆盖在内;增加政府对生育的各项现金补贴,通过税收调节政策分担生育假成本等等。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精准实施购房租房倾斜政策,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购买住房时,可适当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推行弹性工作制,鼓励用人单位制定有利于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措施,为女性更好生育子女提供便利。
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近几年,广大家长特别是双职工青年夫妇、多胎家庭对托育服务呼声越来越高。委员们认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是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重要内容。
加强托育机构建设,构建多元化、多层面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积极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整合现有资源,发展方便、可及、便民的社区托育服务。
完善健全配套政策,明确普惠托育项目支持政策清单,从土地规划、人才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对托育机构的财政补贴力度。
加强人才培训培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在职人员培训力度,依法逐步实行托育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安排更多高(中)职院校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按规定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各项补贴政策。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委员们认为,生育不仅是家庭的事,也是社会的事,需要全社会同向发力,大力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他们建议,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和群团组织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妥善回应社会关切,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推进婚俗改革和移风易俗,倡导积极婚育观念。要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育文化,树立新婚嫁观,自觉抵制天价彩礼、低俗婚闹等陈规陋习,提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不盲目攀比、不铺张浪费。
(本专题约四篇,此为之一,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