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对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启示意义探析
□ 俞如先
一、领悟客家“诚”的思想内容,不折不扣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世界观,在中华民族发展“诚”思想的过程中,客家人作出了创新性的贡献。清朝康熙年间,连城籍客家理学家童能灵在其《留村家学述》的著述中,揭示了贯穿《中庸》经典的“诚”的主题主线。客家人积极播植“诚”的价值主张。如江西赣州一带的曾氏族人,把“诚”的价值主张写进祖训,“孝悌衷心,礼义廉耻;三性诚身,道传一贯。”因为“诚”的执着和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得以接续传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华历史文化的沃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我们要弘扬客家文化中“诚”的理念,不折不扣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感悟客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自觉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历史观,如北宋思想家邵雍就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客家人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道观、历史观,提升了客家文化的品位。如连城县籍知名学者沈在崧先生在其《儒学新议》一书中,赞同“(天道)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的价值观主张。客家人为了追求理想还特地把小康、大同理念表述写进家训族规,以“身体力行,同臻小康”“讲信修睦,大同之基”的规约激励人们。得益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客家文化的滋润影响,土地革命时期,闽粤赣边的客家人对革命思想表现出了高度自觉的认同,“工农文化程度较高,封建思想较少,易于接受革命的思潮”,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客家文化)蕴含的价值观主张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的高度契合性。因此,要增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包括客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自觉性,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客家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内容。
三、弘扬客家精神,助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中共二十大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重要讲话,引用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古语。客家人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也情有独钟。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紧水滩镇大源村的黄氏客家人的《黄氏族谱》,就有“道阻且长”的表述,该村的黄氏客家人迁自闽西上杭。历经远征迁居大源的黄氏族人,并未就此停下前行的脚步,仍秉承闽西祖地开拓、奋进的传统,如大体照搬闽西祖地黄氏宗亲原版的家训遣子诗,用以激励族人。
以家训遣子诗激励族人是客家社会的普遍现象。家训遣子诗是客家人不懈进取、勇毅前行、百折不挠精神的集中反映。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一定要弘扬客家精神,不畏“道阻且长”,不惧风险挑战,勇于开拓、一往无前。(作者系古田干部学院、中共龙岩市委党校统一战线与文化教研部部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