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化成: “抛妻别女”为抗日

陈毅曾这样评价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罗化成:“他是最实际的救国人才,是抗战建国中值得全国人民效法的人物,是久经考验的老党员……”罗化成的英雄事迹,在他奋斗过的闽西山区和江南水乡,一直为人们所赞扬、传颂。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红军被迫长征,罗化成留下坚持斗争。为摆脱敌人,罗化成与毛泽覃率领部分队伍掩护主力向东突围。完成掩护任务后,突出重围向西转移到田心时又遭敌人伏击,队伍被冲散,罗化成与队伍失去了联系。他走到了于都境内时,因人地生疏,误入敌兵驻守的地方,不幸被捕,关在瑞金国民党监狱。
在狱中,他巧遇梁国斌(宁化、清流保卫局长)。他俩被敌人押解回长汀的途中,趁机逃出了虎口。此时,敌人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清剿”,党组织决定将罗化成、梁国斌两人立即转移到香港,通过邓芳(中央苏区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的胞兄)与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在香港,罗化成化名为邓坤,梁国斌化名为邓耀南。两人自己动手在七姐妹山下搭起了小木房,旁边砌起一排猪舍,开荒种菜。邓芳给罗化成介绍了一位姑娘,名叫郑惠群(广东中山县人),劝他在此地建立家庭。罗化成与梁国斌商量后认为邓芳的建议有道理,一方面可以共同劳动,安排好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掩护作用,早日与香港党组织接上关系。婚后,罗化成夫妻与梁国斌三人组成亲如兄嫂的家庭。
1936年秋,经邓芳介绍,罗化成认识了工人老党员马如堂,油麻地小学教员阿欧和廖然。他们5人成立了九龙临时党小组。在党小组的领导下,他们经常利用九龙酒家进行秘密活动,宣传抗日救国和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罗化成、梁国斌向中共南委请求回大陆抗日。1937年8月,中共南委派罗化成、梁国斌回到闽西南与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一起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罗化成接受任务准备离开香港,面对分娩才三天的郑惠群,百感交集。他想: 如果把妻子一起带回去,势必难以通过敌人的盘查,容易误了大事;如果把娘俩留在香港,弱女婴儿依靠谁人,真是于心难忍呀!可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想到这,罗化成便毫不犹豫地对妻子说:“阿群,我去送耀南(梁国斌)上船。”就这样罗化成瞒着妻子,抛妻别女踏上了抗日的征途。
(选自《见证抗战》 整理:陈淑如 审核:栾振芳 邓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