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新年“三比三看”


□宋客

今年春节,我家在外漂泊的孩子都回来了,在老家一起过年。我这心里别说有多高兴啦。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每年都有一些新目标,用我们的努力一点点地去实现,人生便能够丰富起来,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精彩。这既是我对孩子的要求,也是个人自律的信条。

于是,春节期间我与孩子谈心,谈一些有趣的话题。心想,孩子回来一趟不易,不妨借合家团圆的机会,征求他们的意见,“我们家也来个‘三比三看’主题教育?以个人为单位,看谁更坚持,更提升;以各个小家庭为单位,看谁家做得更好,做得更到位,效果更好些?”

“比什么?看什么?”趁热打铁,我思考了片刻,淡淡地说,“当然不是比钱多,比房子好,而是比读书看素质提升、比孝悌看家风涵育、比奉献看家庭建设,这些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如影随行,贯穿我们一生,甚至受益终生,福报子孙。这‘三比三看’,其实也是平时要做或者在做的事,只是我们冠以主题教育的名分而已。”孩子们在一旁认真聆听,间或交头接耳,散发出异样的神情。

比读书看素质提升。读书的确是提升个人的最佳捷径,也是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根本方法。我的读书方法可供你们分享:把自己的藏书(有的网上购买,有的是文友之间互赠)归类列表,把图书的各种信息,如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印次等信息一一填入,每读完一本不但在书的末页写上读完时间,还要在表格中注明。把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好好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我看了一下自己的读书列表,2021年读了18本,2022年读了22本,2023年才过去20来天,刚刚读完都梁的《血色浪漫》,正在读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应该说这些都是经典图书,值得反复读、深入读。只有提升了素质,才能保持生活的激情,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更进一步。

比孝悌看家风涵育。我们既是小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大家族中的一员,因此人人都要起来为家庭负责。我们要负责的家庭不仅有婆家,也有娘家,还有自己的小家,在家里都要为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而设身处地、谦恭践行,多为亲人着想,培育敬畏之心。“温良恭谦让”“仁义礼智信”,既是我们的思想先导,也是行动的约束戒律。“入孝出悌”,就是指对上行孝道,做出成绩让长辈宽心、放心;对亲人、对友人、对后辈要有爱怜之心、关爱之情,以自立自强的奋发意气,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带动一片,从而夯实良好家风,代代相传。这样的家庭才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才是赐予我们绵长福泽的动力所在。

比奉献看家庭建设。这个家庭当然是指个人的小家庭,家庭建设好了,浑身是劲,就不至于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复杂的社会迷失方向。要知道,方向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怎么比奉献呢?或者说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呢?我以为,首先是人丁兴旺,为社会作贡献;夫妻之间要多体谅、多担待,工作再忙再累,回家以后要有主动做家务的行动自觉,少点一份外卖,多做一份饭菜;生活方面,还是要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也是兴家之道,即使以后生活好起来了,走得再远,这个传统永远不能丢;理财方面,还是按照我的养祖父教我的方法,“零存整取是个宝”,这个方法管用,不会过时,在现实社会,各种诱惑无时不在,身陷其中难以自拔,不,我们不冒险,输不起,因为我们都是平民百姓、凡夫俗子,只求热气腾腾的烟火气,现金为王,身体健康,心中不慌……

交流、讨论、补充、完善,最后我们形成共识:“三比三看”主题教育就从现在开始。望着屋外绿水青山,炊烟袅袅,我们举起酒杯,真实地碰一下,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