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展重大民生项目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人大代表票决制的“古城实践”
□ 通讯员 陈天长 巫立伟
近日,长汀县古城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该县、镇人大代表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调研“永源祥”杂货店旧址修缮、中央红色交通线陈列馆布展、井头村大隘岭古驿道旧址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代表们关于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建议。这是对今年度票决的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一次“验单”。
近年来,古城镇人大致力于“如何更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开展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每项民生实事项目都如期推进,落地见效。
啃下硬骨头
民生实事项目有“广度”
长汀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配套位于古城镇黄陂村长田组彭屋山,为省重点项目,是长汀县2020年征地拆迁促重点项目落地百日攻坚大会战重点任务之一。古城镇人大切实担起责任,通过实地查看、召开代表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听取建议意见,为人民群众“答疑解惑”,切实打消村民的顾虑,并在2020年年中人大会上进行票决,获全票通过。
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有利于改进全县垃圾处理方式,为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镇村”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为守护好绿水青山提供有力支撑。在该镇人大的有力监督下,截至目前,厂区完成投资约10000万元(含订制设备押金3000万元),主厂房的基础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厂区主体建设及综合楼装修施工,相关设备已定制。
紧贴群众事 民生实事项目有“温度”
针对古城镇各村人居环境有所改善但整治效果不明显,存在“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古城镇人大专门开展专题调研,以此来不断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2021年1月古城镇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对《古城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倡议书》进行审定。广大群众纷纷响应,各级人大代表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群众做好门前三包工作。票决以来古城镇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级人大代表,以生态宜居助力乡村振兴为落脚点,以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为抓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效,完成裸房整治108栋,拆除或修整空心房75栋,拆除违法建筑23栋。全面落实“五个美丽”建设,完成美丽乡村庭院55个、美丽乡村微景观12处、美丽乡村小公园3个、美丽田园2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美丽民族特色村寨)1个,为打造更富活力、更具实力、更显魅力的闽赣边界和美小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顺势而为 民生实事项目有“速度”
古城镇2个重要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站点分别为:余宅“永源祥”杂货店旧址和大隘岭古驿道旧址。古城镇人大将“古城镇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项目”作为2022年上半年重大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拟对隘岭古驿道旧址进行修复。票决后,村民纷纷点赞。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发动广大群众用心用情用力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同时,古城镇人大主席团积极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提出建议意见4条,为今后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传承红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示范区,推进旅游发展和促进群众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隘岭古驿道旧址已争取资金322万元,由县文体旅游局作为业主负责项目建设,主要修建古驿栈旧址、补给驿站2处,建设长征文化步道3298米,新建游客接待中心和停车场,对推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