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新罗区东风社区仙龙新村:
“睦邻党建”促共治 绽放和美幸福花
□ 融媒体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陈冰
30多年前,新罗区东城街道东风社区仙龙新村还是一片荒山。数十年来,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不少市民陆续迁居至此,成了如今的仙龙新村小区。“过去的仙龙新村环境杂乱、邻里纠纷不断。如今小区美了,居民相处也越来越和睦了。”昨日,小区居民曹长生告诉记者。
东风社区接管仙龙新村以来,以“邻里一家亲”为理念,积极探索“近邻党建”的小区治理服务模式,实现“小事不出邻里,大事不出社区”,着力化解组织碎片化、群众自治难、人际陌生化等难题。该社区加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与信任,营造浓浓人情味的邻里关系,全面提升仙龙新村小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党建引领多元共治 人居环境“靓”起来
仙龙新村作为最早一批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积极实行1+N工作模式,建成了龙岩首个四分类“智能垃圾屋”,积极提倡“垃圾不落地”,实现垃圾统一投放回收。社区党委制订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并动员党员走在前、当标杆、作表率,多渠道、全方位向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及教育引导,为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注入“红色力量”。
如今,大部分居民都能从各自的巷道拎着垃圾到垃圾屋自觉分类投递垃圾,成了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党员、小巷管家、热心居民们也自发组成一支“小区值日生”队伍。这支队伍除了维护巷道环境整洁,做好日常绿化养护外,还在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平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带头和监督作用。小区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退休了平日空闲时间多,加入‘小区值日生’队伍不仅能打发时间,又能帮着邻居解决点琐事,能为新村贡献点绵薄之力,真是再好不过了。”小巷管家廖阿姨说,在仙龙新村小区,像她这样的“小区值日生”共有10余人,他们年龄跨度不同、职业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目标——为居民服务好、为整个新村好。
党建引领阵地建设 邻里关系“暖”起来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微细胞”作用,按照“居民所需、党员所长”,在仙龙各巷道成立不同主题的“先锋小院”,如仙龙新村小区党支部书记倪伟标的“邻心空间”、党员翁珊珊的“邻美空间”、党员曹长生的“邻乐空间”等。
邻家小院不仅建立起新时代的邻里和谐关系,使居民有了相对固定的开放式活动场所,并且丰富了小区最小治理单元的组织架构。现在,邻家小院成为居民日常参与文化、议事和活动的重要阵地。
“邻家小院”充分发挥作用,拉近了党群干群的心灵距离。这让邻里由“陌邻”变“睦邻”,实现党群同心同向,邻里贴心暖心。
党建引领民生善治 群众生活“乐”起来
该社区党委以“党建+微幸福工程”为抓手,打造居民满意自豪的“幸福社区”。
在一次民意收集中,不少居民反映新村内没有健身休闲的场地。社区党委了解情况后,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并召开党员大会及居民会议。最终表决通过,在仙龙新村四巷尾,将一块闲置的荒地改造为“低碳绿色”小公园,并铺设了健身步道。仙龙新村居民纷纷拍手称赞。
“良好的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前提,也是社区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东风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郭爱武说。社区党委还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积极链接第三方机构、共建单位等多方资源,组织居民开展各种文艺演出、游园活动、公益培训、环保手工、困难帮扶等惠民活动,营造温馨浓厚的节日氛围,让更多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活动多了,邻里之间常来常往。大家熟了、近了,互帮互助也成为习惯,居民幸福感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