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诗情与禅意的现代化合

——简评少木森《诗与禅可以这么说》


□吴佳鑫 伍明春

一般意义上的禅诗多指古体禅诗,笔者所论的现代禅诗是现代人以现代语言和现代手法书写的自由体禅诗。少木森的《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一书中的作品凸显了现代禅诗的基本特征,在诗歌文本题材上多取自日常生活;在诗歌评论的形式上又继承了古代诗话等批评传统,采用点评的方式。综上,可以看出该书体现了诗歌写作和诗歌批评、自我论述和他者论述、传统批评话语和当下批评话语等多重“互文性”。

诗歌文本和批评话语互鉴

《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一书分为两辑,每辑各有50篇。第一辑《禅眼观物,诗心生活》展示作者自己的诗与诗心生活。第二辑《以心读诗,以缘评诗》则是展现诗人的诗评,是点读诗歌系列。这种将诗歌创作与诗歌评论结合的书籍在市面上是比较少见的,而且作者主张以禅写诗,以禅评诗,用一禅字将诗歌的创作与评论贯通一体,这也是本书的特色所在。

这种创作与评论的贯通互鉴在第一辑诗歌创作中,表现为创作过程化。市面上大多数的诗集只单纯呈现作者的创作成果,很少会交代自己创作的缘起。而《诗与禅可以这么说》一书会在每篇诗歌前面详细交代诗人自己为何创作,让读者深入地了解到作者心路历程,可以说这是一种导读或者是变相的解读,这对普通读者读懂新诗有很大帮助。普通读者不同于专业读者,他们没有系统接受过新诗理论,另外读者会认为禅离自己生活太远,是高深的学问。少木森将自己的创作过程化,使禅诗离读者不再遥远。取材的日常加之对创作缘起的剖析增强了可读性,有利于现代禅诗的传播普及。

在第二辑诗歌点读中,则表现为点读诗作的视角上禅意化。以少木森点读刘年的《买盐记》为例,其他人更多是从诗人的情感上来点评,如何春晖说他从《买盐记》中读出了忧伤,认为这种忧伤的情绪像盐巴,能够让每个人的伤疤产生烧灼感。而少木森则从内容和形式上体悟到诗人对于世道人心的深刻思考。这一角度的解读就属于禅意范畴,即对生活的看法与态度。这与第一辑中将禅意融入日常生活的创作逻辑是相互贯通的。

感性话语和理性话语互补

本书中感性话语和理性话语的互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书的编排上,既有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诗歌的评说也有对他人诗歌的品评;另一方面从品评的内容上,既有理论上的理性也有诗人补充自己生活所想的感性话语。

首先是书的编排将自我评说与对他人点评相结合。创作家与评论家所运用的思维是不同的,前者是感性的,需要饱满的情感,后者是理性的,需要科学的逻辑、批判思维。《禅与诗可以这么说》第一辑的诗歌创作部分,虽然有诗人的自我评说,但那主要还是站在作者创作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创作诗歌往往源于刹那的灵感或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少木森将这种创作缘起呈现出来的时候,读者感觉到的是亲切的感性,好像与作者的距离拉近了,参与了他的心路历程。而书中第二辑的诗歌点读部分,少木森则是站在一个评论家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这时候需要作者要抓住解读诗歌的密码,如句式长短的变化、手法的使用、语言的陌生化等。读者感受到的更多是一种较为理性的分析与批判阅读,要区分出表达的好坏。

其次是从品评的内容的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诗人自我评说部分是以日常生活为外壳,以理性精神为内里。表面上诗人都是从日常的活动中得到启发,这就拉进了禅意诗与读者的距离,让读者觉得接地气。但诗人从日常生活中延伸出来的思考却是理性的,最后落笔时的构思也是理性的。日常生活是人人都有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对人生哲学的思考的。哪怕有了思考,也不是人人都能落笔的。作者点评他人的诗歌时也是同样兼具理性与感性。评论诗歌需要依据理论,如少木森点读《光线和盐》一诗中提到语言的陌生化,这是依据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这体现了诗歌评论中所需要的理性和科学性。但少木森在点评的过程中又不是纯粹的理论化,而是融入了他对诗歌的直观感受以及对自己生活的联想,这就在理性的基础上多了几分鲜活的感性特征。

传统批评和当下批评融合

《禅与诗可以这么说》一书采用了传统诗话的点评方式,同时又依托于当代的互联网,将传统与当代生活相互交融,即传统又时尚。

首先是点评方式传统化。这本书的诗评是采用随笔体的形式,直接用两三段话发表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和意见。笔者以书中点读的《湖畔三问》为例。对《湖畔三问》的点读中,少木森抓住三个问句,体悟到诗中以小见大的手法和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高迈的意境以及理性和灵趣的结合。从中不难看出《禅与诗可以这么说》一书采用传统的诗评方式,抓住诗歌的精要处进行解读点评,将禅诗的评价理论蕴含在对诗歌的感受与意见中。

其次是依托于互联网,一方面表现在诗歌发布渠道上,另一方面表现在诗人与读者借助网络平台互动。从发布渠道看,书中的五十首原创禅意诗都通过网络媒介发布过。依托互联网是顺应时代发展,是考虑时代需求。互联网+文学可以为文学的发展传播焕发生机与活力,可以让更多人认识禅意诗。另外互联网的另一大特点是互动性强,诗人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同读者一起讨论作品。这种方式有利于扩大参与禅意诗的群体,而且读者的二次创作能为诗歌提供更多活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诗人了解读者的接受度,一些读者的评论可能给诗歌创作者提供新思。

结语

《禅与诗可以这么说》立足于传统与当代的交点,回应了时代的关切,能够与时俱进地融入当代的生活。通过这部著作,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到禅意是自然的生活,也是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与态度,同时也能认识到现代禅意诗具有巨大的艺术表现空间,值得引起关注。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