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民俗古村的新蝶变
□ 融媒体记者 傅长盛 文/图
6月6日,记者在连城县朋口镇马埔村看到,在有近600年历史的文保单位珨瑚庙旁,连片百香果长势良好,村口的薯粉条加工企业在忙着加工粉条,准备送往市场。镇党委宣传委员林洁告诉记者,马埔村昔日一穷二白的古村落,如今依靠“山头、地上、家里、水中”,实现了穷村的“蝶变”。
马埔村是连城县著名的民俗古村。因古时纪念“珨瑚侯王”王审知的民俗活动中多以游马戏为主,因此得名为马埔。近年来,马埔村实施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依托本村优质土质、水质条件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把百香果、薯粉加工、龙虾产业等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提高群众增收的途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全村种植百香果200余亩、出产粉条300多吨,成了远近闻名的百香果村、粉条村。
手工薯粉条是马埔村的一“宝”,到目前家庭作坊有30多家。村民傅林华夫妻投资百余万元建起加工厂,年产优质薯粉150吨,产值200余万元。党支部书记、主任钱鼎崇介绍,村民每家每户加工的薯粉条,户均收入都有十余万元,下一步着手以合作社名义将他们“拢起来”,真正让“一捆薯粉富了半个村”。村里引进养殖大户投资澳洲龙虾生态养殖及科学繁育项目,建成60亩养虾基地,50户农户参与,年养殖优质龙虾、虾苗上千万尾,产值达100多万元,为村民又开辟一条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