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山的传说


□ 张鸿祥

在长汀县濯田镇露潭村至美西村的汀江河段上,一座石山突兀江边,峭壁耸立,江流在石壁下形成巨大的旋涡。如遇洪水季节,激流拍岸,浪涛汹涌,行船至此惊险异常,一不小心,就会舟毁人亡。在江边的石壁上,十分醒目的排列着一排竹篙头般大的石洞,人们就把这座石山称为竹篙山。

关于竹篙山的来历,在长汀流传着一则马驯在洪水激流中,乘船赴上杭为母奔丧的故事。

相传在明代,汀州城内一家姓马的人家,降生了一个男孩,取名马驯。马驯从小禀赋异常,十分聪明。不料,天有不测风云,一年瘟疫流行,马驯的父亲得了重症,不久就撇下妻儿命丧黄泉。父亲病逝后,马驯母子相依为命,母亲靠帮人缝补洗衣的微薄收入供儿子读书,日子过得十分艰辛,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眼看无法让儿子继续读书了,母亲在亲戚的说合下,改嫁给了上杭县刚刚丧妻的李先生。李先生为人通情达理,付了一笔银子给马驯母亲。母亲就将这笔改嫁得来的银子,全数交给小叔子,拜托小叔子继续供马驯念书。母亲改嫁时,马驯才10岁,临别时,母亲对马驯说:“母亲此去不知何日才能与孩儿相见,只盼孩儿刻苦用功,取得功名,不负为娘一片苦心。”

马驯牢记母亲的教诲,勤奋攻读,不敢放松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马驯16岁考中秀才,接着又中了举人,20岁他就出任京都的都堂。

马驯在京师都堂为官数年后,十分思念远在上杭的母亲。马驯想,与母亲分别已有十多年了,如今功成名就,理应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于是向皇上告假,回乡省亲。皇上念其拳拳孝心,恩准马驯告假省亲。马驯日夜兼程半月有余,终于回到家乡汀州城,想到马上就可以到上杭看望母亲了,心中十分高兴。

当晚,马驯在汀州客栈住了下来,准备第二天乘船前往上杭。谁料,就在当晚,上杭县衙派人来汀,向马都堂禀报,言说他母亲不幸染病身亡,择定后日出殡,盼马都堂速速赶赴上杭。马驯听此噩耗,顿时捶胸顿足,痛断肝肠。

不料当天夜里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汀江河水猛涨,江水波涛汹涌。第二天早上,马驯命侍从快快备船,前往上杭。老艄公望着翻滚的汀江河水,无奈地摇头叹息,他对马驯说:“都堂大人,如此恶劣天气,无法开船啊。”马驯问道:“依你看来,何时可以开船?”艄公回答:“若要洪水退去,需等三日之后。”马驯闻言不觉悲从中来,仰天悲呼:“母亲明日就要出殡,我不能为母亲披麻戴孝,岂不成了不孝之子?老天啊老天,你就是下刀子,也阻挡不了我为母亲奔丧!”

老艄公被马驯的孝心深深感动,因此横下一条心,决心冒着倾盆大雨,立即开船。船到中流,只见水天一色,汀江洪水咆哮,一泻千里。船在汀江激流中似一支利箭飞速前进,不到半日已过了水口。

船过水口不久,便到了露潭至美西之间的汀江河段。只见,一座悬崖石壁屹立江边,这座巨大的石壁,当地人叫“油箩石”,既光滑又坚硬无比。汀江急流拍打在“油箩石”上,激起一丈多高的浪涛,石壁下的汀江,形成旋涡,艄公撑船至此,船身随着旋涡打转。老艄公手持竹篙,怎奈江水又深,竹篙插不到江底,艄公无法稳住船身,眼看就要在巨浪旋涡中舟毁人亡。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艄公屏住呼吸,拼尽全力将竹篙戳向“油箩石”壁,竹篙竟将石壁戳出一个洞来,老艄公凭借石洞作为支撑点,将竹篙紧紧顶住石壁,木船纹丝不动,稳稳停在江心。老艄公又奋力挥起竹篙,再次戳向石壁,石壁又被戳出一个洞来,艄公用力一撑,木船竟驶出了旋涡险境。老艄公沿着“油箩石”山崖一路戳过去,木船终于安全地闯过了险滩。

此时,雨霁云散,天际一道阳光照射在“油箩石”上,被老艄公用竹篙戳出来的一排圆洞,格外醒目。老艄公长舒了一口气,对马驯说道:“都堂大人,你的孝心感天动地,我们终于闯过了险关,你看,雨停了,云散了,天晴了!今日午夜之前便可抵达上杭,不误都堂大人明日为母大殓出殡,尽一片孝心!”

马驯向老艄公拱手说道:“艄公师傅啊,全凭你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竹篙戳石为洞,我们方能战胜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啊!”

这座被老艄公用竹篙戳出一排石洞的石壁山,被后人称为“竹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