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岁月


□ 陈惠英

近来,母亲身体欠安,常常说自己年纪大了,不中用了。听了这话,我无比酸辛。这病根,是童年时期的磨难及长期艰辛劳作种下的。

母亲的童年,是一部血泪史。5岁时由于家贫,双亲体弱多病,无力养活母亲,只好把她送给邻村人当童养媳。不想这养母心肠歹毒,不仅逼着年幼的母亲上山下田,起早摸黑地干活,还不给吃饱穿暖,经常打骂母亲。母亲历尽折磨,面黄肌瘦。9岁时,双亲相继去世,母亲彻底成了孤儿,又被转卖给另一户人家,日子更加悲惨,为了求生逃跑几次,差点被打死。12岁时终于逃出魔爪,找到14岁的舅舅,可惜当时舅舅太小,只能把母亲寄养在亲戚家,寄人篱下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15岁时母亲终于回家和舅舅团聚了,从此兄妹俩相依为命,母亲终于有了家的温暖。19岁时母亲调到龙岩工程队,四处开路架桥。21岁嫁给同队的爸爸。生下哥哥后回到漳平,从此便在漳平安居下来。

童年的苦难经历,把母亲磨炼成一个吃苦耐劳、精明能干的人。她自学了缝纫、烹饪、编织,利用业余时间打点零活补贴家用,小日子在母亲的精心经营下,越过越起色。

坠入过深渊的人往往更懂得体谅和帮助别人。母亲的热心肠是出了名的。谁家有事,母亲总是第一个跑去帮忙,家里有好东西,母亲也会拿出来分享给邻居。只要有人开口,给钱给物,出人出力,母亲都是二话不说。

我们有时也会埋怨母亲,毕竟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母亲便会开导我们,做人做事要凭良心,别人做不好是他的事,咱们自己要做好,问心无愧,活着才心安。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好人会有好报的。她还教育我们要学会知足,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勤快等等。当时我们年纪小,听了不以为然,但其实这些话却早已不知不觉落进我们的心里去了,以至于我们后来的为人处世,也深受母亲的影响。怪不得说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内心慈悲,会让你的人性放射出佛的光辉,令人间温暖无比”!好品质也必然有好人缘。母亲与乡邻们和睦相处,从没见过母亲和谁红过脸,邻居们大小事都喜欢找母亲商量。方圆几里的人无不夸母亲勤劳善良,心灵手巧。

时光如指间流沙,不知不觉我们已长大成人,各自安家立业,而母亲却老了,腿脚不便,各种衰老病症常常让母亲夜不能寐。但母亲仍是日夜操劳。难得闲下来时,母亲总是很关心地询问我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叮嘱我要爱惜身体,认真工作。我要是拿钱或买礼物给她,她总是埋怨我乱花钱,说自己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也吃不动东西,让我自己节俭着花。望着母亲银白的头发、沧桑的面容、迟缓的步履,我百感交集。母亲呵,您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会是我无遮挡天空下的荫蔽?

我很幸运,有个这样的母亲。她虽然没有文化,但说出来的话却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她虽然饱经风霜,但依然保持生命的本真,坚韧诚挚、朴实善良。她就像一道光,能穿透黑夜,照亮夜行人的路;她就像一缕冬阳,能穿透寒冷,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