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祠堂里的鸡血酒
□李治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当时的上杭县贴长乡(后为步云乡)各村庄,无论是政治的还是自然界的气候,都渐入了严冬。
不久,一支红军游击队,又出现在乡村里。不但时任上杭中心县委书记的方方以及罗忠毅率领的红九团回到上杭了,而且明光独立营的队伍在营长贺万德的带领下,也先后进入了龙岩万安的陈二坑、大高斜,以及上杭贴长乡的各片村落。革命力量的再现,震慑了各乡村反动势力近似疯狂的反攻倒算。
活跃在贴长乡的游击队伍中,有一位干练勇猛的后生仔。这个江西籍的后生仔曾经带领闽赣军区所辖十七、十八团,奉命开赴闽南泉州以及闽西北一带发展游击区。不幸部队在大田县误入城区,被早有埋伏的敌人包围,造成重大损失。此次对敌作战的失利,他和这支队伍中的几位领导人,果断带领200多名战士突出重围。
历经一个多月的昼伏夜行、一路辗转,终于踏上了闽西的红土地,抵达梅花山深处的贴长乡后,与方方、罗忠毅的红军独立九团和明光独立营汇合。在特殊时期,这位游击队领导人有意隐去了自己的真实姓名,以贴长乡罗姓乡亲的姓氏和乡村中的步云亭之名组合为“罗步云”。
贴长乡的丘山自然村,地处梅花山腹地,坐落在上杭、龙岩、连城三县的交界处。在此村的一处山冈上,兀立着一座丘山村清代所建的官氏宗祠。一天晚上,游击队领导人罗步云、温含珍等带领几位骨干,又与乡亲们一起聚集在祠堂议事。有村民报告说贴长乡新近又组建起一支民团,头目叫林锡伍。其中的团丁,有相当部分是穷人家的子弟。当保甲长来动员说上边在组建民团,吃公粮不花钱时,有些作田人家的子弟,认为民团靠的是国民党政府,好歹不是土匪,也就加入了。
罗步云、温含珍等一听,觉得这支新组建的民团结构复杂,应该是可以争取的一支队伍。让他们弃暗投明,至少面对游击队不动刀枪,私下结盟不结仇。
经过极其缜密的工作,民团团长林锡伍赞成与红军游击队私下结盟。这位团长自从当上民团头目后,就一直阴着脸。据他的部属暗地里说,林锡伍与他的顶头上司不和,总觉得自己该拿的没拿到,该吃的没吃上,心里头别扭、窝火。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因为民团是反共的,自己当上这团长,觉得哪一天真的与游击队打起来了,自己或许会死得很难看。为了今后能脚踩两只船,认为眼下与游击队结盟是自己最好的一条出路。
结盟的那天,游击队把结盟场所定在丘山祠堂,胆大心细的罗步云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在祠堂后山架起两挺机枪。候在祠堂对面山坳的民团一帮人,也都带着武器,但子弹不上膛。准备妥当了,就发出信号,对面山林中的团丁也就三三两两地走出山林,一路分散走向祠堂。
都聚集在祠堂了,罗步云、温含珍见林锡伍脸色阴沉,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这时罗步云充满善意地开口说道:“我们都是耕田种地的穷人家子弟,不应该枪口相对,必须团结起来联手抗日。”
林锡伍听了这几句话,拍了几下手掌,表示赞同。还说了一句:“自己人不打自己人。”
站在人群中的罗步云,面对面地给祠堂里的人启开了话匣子,从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一直说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理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掉转枪口一直对外,对准反动势力,对准外侵之敌。
这时,林锡伍也插话说:“今后我们双方不再枪口对枪口。”
罗步云紧接着说道:“古人结盟是要拜天跪地的,我们共产党人不兴那一套,但以鸡血酒表示一种决心,还是免不了的。”边说边指着绑缚在祠堂一角的大公鸡。这时,祠堂长者以吟咏一般的调门唱道:“游击队与民团结盟仪式开始,上碗、宰鸡、倒酒,歃血为盟!”
这时,上来几个帮手,在祠堂正中神桌前的地上摆上几十个瓷碗,倒上浓度较高的米酒。其中一位又从祠堂一角拎起那只大公鸡,在鸡脖子上来回亮了亮刀。再以闪电式的速度,在鸡血喷出时滴洒在每个酒碗里。
祠堂长者端起排在前面的几个碗,一手递给罗步云,另一手递给温含珍。随后又端起一碗递给林锡伍,三人端酒仰脖,一饮而尽。这时在祠堂内的所有人,都各自从地上端起酒碗,一轮又一轮,直到每个在场的人都喝下鸡血酒为止。
结盟之后,在国民党反动派针对游击队的各次“清剿”中,这支民团确实没有什么恶行。大部分成员“身在曹营心在汉”,但也有一些中间动摇分子,接二连三地“反水”了。当他们的上司知晓了这支民团与游击队结盟的事后,迅速下手抓捕,迫使坚定支持游击队的小部分人逃的逃、散的散。据说有的逃得很远,去追赶红军的队伍;有的直接投奔了游击队,钻入山林打游击;或是从此不知去向,远走他乡;也有的为了暂避风头,躲在远处亲友家,然后改名换姓了。至于那民团团长林锡伍,据说在事态暴露之前,由于担心被抓被打被杀,丢了性命,也就把结盟时的誓言抛掷得一干二净,主动向上峰表明要“将功折罪”。
后来,由于贴长乡游击队长马庆林叛变,暗中勾结已经反水的林锡伍,用心险恶地绑架了罗步云,为了向自己的上司表忠心,没过几天就把罗步云、吴家发等5人杀害于蛟潭水圩背。为罗步云等几位烈士报仇雪恨的决心,已在游击队伍中同仇敌忾。两个月后,游击队终于抓获林锡伍、马庆林等,直接押往高斜天星坳执行枪决。
丘山村官氏家族祠堂的“结盟”,是一次不成功的结盟,或许结盟的结局让人失望,由于种种原因,后来这段历史几乎被“藏匿”起来了。幸亏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寻找红色历史真相的林光芃先生,在步云乡红色历史的抢救工程中,从深深的时光隧道里寻找出一缕缕的线索、一束束的光。于是,丘山村祠堂里红军游击队与一支民团队伍结盟这个曾经的历史事件,从不该遗忘的角落里捡拾回来了。笔者也从那一碗碗红亮亮的鸡血酒中,沾出一点一滴,放到太阳光下,以求映衬出当年的那时那事;或取得一把缠绕在一起的藤蔓,稍稍捋一捋它的头绪……
历史是不能忘记的,唯有牢记历史,方可告慰那许多逝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