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天下名儒”刘棠表字考正

清四库全书《优古堂诗话》所载《舜不穷其民论》。
□ 邹文清
刘棠,北宋龙岩县和睦里人,登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进士,其父刘弼是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人称“父子相望二纪以世其科者”,即相距“二纪”(二十四年)父子登科。明代析龙岩县东北部地设漳平县,和睦里属之,刘氏父子遂为漳平县历史上最早的两名进士。南宋名儒王质,称刘棠为“天下名儒”。
关于刘棠的表字,明朝以后的历修方志,如弘治《八闽通志》、嘉靖《漳平县志》《龙岩县志》、万历《闽书》《漳州府志》、道光《龙岩州志》《漳平县志》、民国《龙岩县志》等,均作“君美”,并沿袭至今。
但刘棠同时代的滁州人吴幵(音“坚”)的《优古堂诗话》,记载刘棠的表字是“召美”。其云:
元祐中,省试《舜不穷其民论》,刘棠召美首选。其警句云:“桀纣以淫虐穷,幽以贪残穷,厉以监谤穷,战国以侵伐穷,秦皇以督责穷,汉武以奢侈穷,晋以夷狄穷,隋以巡幸穷,明皇以隐户剩田穷,德宗以间架税屋穷。”东坡见之,大加叹赏,以其不类时文,因以“刘穷”呼之。
唐宋时的省试,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明清后改称会试。北宋省试,春季在京城开封举行。元祐六年省试的论题是《舜不穷其民论》(句出《孔子家语》),刘棠的答卷被评为第一。其文列举历史上以暴政、乱政、外敌而穷尽民力(使人民穷困)的帝王、王朝,意在对比赞叹上古圣王舜帝不穷(不用尽、爱惜)民力的德政、善政。刘棠这些论句因精炼有力被作为警句,受到当时在开封的大文豪苏轼的赞赏,认为“不类时文”(不同于僵化的应试文章),赞称他为“刘穷”。随后的殿试,刘棠中进士,状元是四川人马涓。刘棠官至提举利州路学事、两浙路常平。
那么,刘棠的表字,是“君美”还是“召美”呢?
梁启超先生说,考据“选择证据,以古为尚”。据记载,吴幵(一说是汀州清流人)是刘棠同时代人。在前引其《优古堂诗话》文字之后,吴幵又径称刘棠为“刘召美”。他的记载自然要比明朝以后的方志所记更可靠,故刘棠字“召美”是更可信的。
最有力的依据(佐证)来自古人选取名、字的法则,即古人的名、字往往含义相关,一般是含义相同,如诸葛亮字孔明,“亮”即“明”。刘棠的名“棠”与字“召美”,又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刘棠的名、字典出《诗经·召南·甘棠》。西周初,宗室大臣姬奭采邑于召,“召”音同“绍”,地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人称召公、召伯、召公奭。召公与周公(姬旦)共同辅助成王,政通人和,深受人民爱戴,史称“周召共和”。召公曾在一棵棠梨树下办公,后人为纪念召公,舍不得砍伐此树,作《甘棠》称颂他、怀念他。其诗云: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故刘棠的表字“召美”之“召”,其音同“绍”。其名、字典出歌颂召公德政的《甘棠》,而召公与舜帝均行德政,德政之念成为刘棠人生信条,因而能写出独占鳌头的《舜不穷其民论》。
另外还有一个依据,即刘棠的父亲刘弼,弼,义为辅佐君王,故其字君平。按古人的避讳之制,子避父讳,刘棠表字绝不可能再用其父表字已用的 “君”字。
所以,从时人之记、名字之典、避讳之制,可以考正刘棠的表字是“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