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丰碑留人间

——杨成武将军关心家乡水保工作记事


图为一九八八年杨成武将军参观罗地村。 (资料图)

□ 张鸿祥

倘若长汀100多万亩经过治理的青山能开口说话,一定会齐声赞颂敬爱的杨成武将军情系故乡,关心家乡水土流失治理所倾注的满腔热情;倘若长汀那遍布山梁沟壑的治山人脚印能神奇再现,一定能清晰地看到这数不清的履痕中,叠印着杨成武将军视察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而留下的令人敬佩的坚实脚印。杨成武将军踏遍青山看水保,绿色丰碑留人间。

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将军无论是在军队的领导岗位上,还是在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期间,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故乡,对家乡长汀满怀深情,时刻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杨成武将军还特别关心家乡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鼓励家乡人民要发扬战争年代的苏区精神,战胜水土流失,打好治理水土这场战役。

始于清代的长汀水土流失,给杨成武将军留下了深刻的记忆。1920年代,杨成武将军的父亲送他到距家乡140华里的长汀县城读书。当年,杨成武从家乡宣成下畲村到长汀县城,徒步翻山越岭,所走的都是崎岖乡村小路,路上要经过梅迳、水口、三洲、河田等地,中途还要在三洲乡住一晚,需要两天才能走到县城。将军少年时所经过的三洲、河田等地,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沿途的山山岭岭树木不长、寸草不生,座座山头红土裸露,被雨水冲刷所形成的沟沟壑壑,以及山梁崩塌后如同刀劈斧削般的断崖令人震惊。一路上不见飞禽和走兽,只有被风吹扬起来的漫天红土沙尘。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景象,深深地刺痛着将军少年的心灵,成为他难以抹去的心头之痛。

1997年11月26日,83岁高龄的杨成武将军,为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水土保持办等部门编写的《绿梦成真》一书作序。在序言中,杨成武将军回忆了70 余年前所见的情景:“长汀是我的故乡。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经过河田到汀州城里上学,路过三洲、河田,看到的都是光山秃岭,没有树木,连草也不长,满目黄沙。河田水土流失从清朝就开始了,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给河田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长汀水土流失惨痛景象,深深地印刻在将军的记忆里。

新中国成立后,杨成武将军多次回到故乡。他每次回乡都十分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家乡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1988年1月初,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杨成武将军回到故乡。他刚刚在招待所住下,就向县领导提出要去现场看水土流失治理。1月9日上午,74 岁的杨老将军在长汀县领导陪同下,来到河田视察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寒冷的北风中,他不顾高龄,上山坡、过土坎、登石阶,在露湖村的山头,在风流岭上,在罗地村山岗,他仔细察看经过治理的一处处山岭。当他看到过去光秃秃的山头,现在已经林草茂密,到处鸟儿鸣叫,虽是寒冬季节,但路边的野草漫过膝盖,杨老将军有说不出的兴奋。特别是当他看到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黑荆树林,还有远处遍布山头的赤桉树林时,异常高兴地点头赞赏,对家乡人民在短时间内成功治理了这片水土流失区域感到十分欣慰。长汀县随行人员向他详细地介绍了由时任福建省委书记项南亲自修改定稿的《水土保持三字经》,他认真仔细阅读后连声称赞“很通俗,容易记,写得好。”

长汀县领导向杨老将军汇报说,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是与省、地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特别是与省委老书记项南的高度重视分不开。杨成武将军听后表示非常赞同,他对随行人员说:“河田的水土流失治理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能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当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同志带了一个好头。”的确,1983年4月,项南亲临河田视察,在进一步了解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后,他下决心要将河田水土流失治理好。项南书记回到省里后,立即召开会议,确定将河田列为全省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

1996年,杨成武将军又一次回到家乡,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家乡。将军详细了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听了县领导的汇报后,他深情说:“几任省、地、县的党政领导都极为关注河田水土保持绿化荒山工作。闽西“8.8”洪灾期间,龙岩市主要领导曾多次亲临河田指挥抗洪救灾,并和长汀县的领导对洪灾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做了认真的研究,指出灾后要结合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杨老将军感叹说:“对河田严重的水土流失的治理,封建王朝没有解决,国民党政府无法解决,我们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也没有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已经大见成效了。河田的极强度水土流失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创业难,守业更难’,何况还有大片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区亟待根治,已见成效的也还必须巩固、提高,任重而道远,千万松懈不得。我衷心祝愿河田通过进一步的水土流失治理成为花果之乡、富裕之乡。”

杨成武将军情系故里,关注水保工作的赤子情怀,深深地感动着长汀广大干部群众,长汀又一次掀起治理水土流失的高潮。

2004年2月 14日,杨成武将军永远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谆谆教诲如雨露般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鞭策着家乡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夺取治理水土流失的最后胜利,建设一个生态美、百姓富的长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