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利益

——市纪委监委开展“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工作综述


□ 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王平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结合纪检监察工作实际,把“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强有力的监督,坚决纠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立足职能职责

纾解群众困难

“现在只要人来医院就行,再也不用将检查结果带来带去,担心拍的片子折断刮坏了。”9月6日,一名患者在上杭县中医院做完检查,准备换院就医时,通过医生专业规范判定,影像检查结果在互认范围内,免去了重新检查的繁琐。

这是上杭县纪委监委按照省、市纪委监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持开门整治,将医院重复检验检查问题列入“点题整治”的重点内容,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的一个生动实践。

为切实找准堵点“对症下药”,解决群众看病的“急难愁盼”,该县纪委监委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室、组、地”监督联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县医院和中医院就实施“医e路通工程”、整治“不合理的重复检查”和整治收受“红包”等3个“点题整治”工作开展监督检查,着力推进监督触角向医院运行的各环节延伸。

“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每月抽查住院病案,围绕重要检查检验、重要异常结果、重要病情变化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深挖过度检查、过度治疗、不合理用药等问题。”在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县医院与中医院签订《合作协议书》,对住院患者的超声检查、检验、影像检查等医技检查实行结果互认,通过“云胶片”形式,推进检查资料共享。

在此基础上,县纪委监委还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组织在岗医技人员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将“不合理的重复检查”项目纳入季度督查内容,加强监管,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

“不花冤枉钱了,看病更轻松了。”今年1-7月,该县中医院检查检验收入占比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门急诊病人次均费用和出院病人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2.11%、7.96%。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认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强对各项惠民富民、促进共同富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治理机制,重点纠治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以项目化、清单化推进“点题整治”项目落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突出智慧监督 跟踪办好实事

“我自己都忘了还有这笔钱,多亏了这个平台,让我们领到了残疾慰问金。”日前,新罗区东肖镇的老黄握住前来走访的纪委书记阙癸东的手开心地说道。

原来,老黄是二级残疾人员,又属于贫困户,按照相关规定,贫困特困残疾人每年可以领取“两节”慰问金。然而,东肖镇负责该笔资金发放的经办人辞职后,因工作交接不及时,致使2019年以来,该项慰问金“躺”在账户无人过问。今年6月,区残联部门通过该区纪委监委开发的“龙津清风”智慧监督平台预警发现了该笔无人问津的款项,立即主动开展调查核实,将本应在2019年底发放给17位残疾人的8000余元慰问金发放到了老黄他们的手中。

老黄的事并不是个例。今年5月,新罗区纪委监委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按照群众点题、部门答题、纪委监督、社会评价的总体思路,将整治社会保障资金发放问题作为17项“点题整治”项目之一,开发“龙津清风”智慧监督平台。该平台在对民生资金的发放情况向群众予以公示公开的同时,向区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开放,职能部门可通过平台核查资金发放情况,进一步压实职能部门单位监管责任。

平台上线后,在区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区相关职能部门成立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补贴等专项资金流向实行全程跟踪、在线监管和重点核查。

据统计,该智慧监督平台共预警资金780余万元,督促部门完成问题核查1178个,追回民生项目资金38.4万元,有效提升“再监督”工作质效,以实效赢得群众的点赞。

民生资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发放是否到位,有没有错发错领、虚报冒领,都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扶贫救助、低保养老、教育医疗、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通过运用民生资金在线监督平台,整合更新相关数据资源,持续加强对民生资金的再监督,确保民生资金规范、高效、安全发放。

下沉一线调研 推动建章立制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屠宰黑作坊被取缔,让我们吃上了‘放心肉’。” 6月7日,连城县委巡察二组来到莲峰镇南前村、隔川乡隔田村等地跟踪了解私屠滥宰点取缔整改情况和周边群众生活发生的变化,群众赞不绝口。

就在前段时间,该县委巡察二组在开展对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巡察的第二天,就收到群众反映:“在我家附近有一处非法屠宰生猪点,猪的来源不清,而且大量的蚊虫、苍蝇飞来飞去,这样的‘糟心肉’我们怎么敢吃。”

接到群众问题反映后,巡察组立即前往该屠宰生猪点开展核查。原来,这个屠宰生猪点并没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待宰间、屠宰间和检验设备、消毒设备等,也没有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染防治设施和畜禽产品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作坊内、灶台、水池、水泥台、铁架等简易设施污秽不堪,地面污水横流,空气中弥漫着血腥味和恶臭味,卫生环境十分恶劣。

“问题恶劣,责令农业执法部门立即予以取缔。”该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非法屠宰问题只是表象问题,其根源是监管不到位、责任落实不力的问题,必须对县屠宰场履职和屠宰执法等情况进行大起底”。

根据巡察反馈的问题线索,连城县委巡察组向县农业农村局发出整改建议书,要求其立行立改,制定整改措施,推动问题整改到位。随后,县农业农村局在全县开展生猪屠宰工作自查自纠,举一反三,深入剖析问题根源,建章立制堵漏洞,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责,最终让群众吃上了“放心肉”。

“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一地一领域”专项整治,聚焦21个“点题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突出问题分步推进落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41起50人,通报曝光典型问题9批14起,着力纠治民生领域的“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