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科技创新彰显发展活力


□ 通讯员 林斯乾 江春凤 兰明桂

8月10日,上杭蛟洋工业区,福建德尔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里,一罐罐含氟电子气体产品正运往国内集成电路芯片等下游企业。这家含氟电子气体及全系列含氟新材料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项提纯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是国内少数实现G5级湿电子化学品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的公司之一。

一个起步不算久的企业,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成绩?秘密在于人才和科技创新。德尔科技把人才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引进了一批涵盖研发、试验、工程设计、生产、品控、营销等多个领域高端人才。“目前已经引进了福建省高层次B类人才14名,引进了福建省‘台湾百人团队’一个、福建省‘国内百人团队’一个,以及一批国家高层次的技术骨干、福建省青年工科人才、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形成了以人才促发展,以发展引进人才的良性循环的局面。”该公司董事会秘书林德荣说,通过技术与人才双轮驱动,德尔科技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研发、试制和产业化技术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上杭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何应锋说。

近年来,该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列。仅去年一年该县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4.94亿元,经费投入强度3%,同比增长16%。在紫金矿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紫金测试公司,低品位难处理黄金资源、多金属共伴生矿产资源的高效绿色开发和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居行业领先地位的成果。据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办公室主任梁东荣介绍,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新能力建设等15项国家级和32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100多项。

通过技术与人才驱动,紫金矿业、德尔科技等一批企业建立起了相对完整的产业创新体系,为企业占领行业优势奠定了基础。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杭县高层次人才总量占全市38.9%,全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科技小巨人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此外,还有博士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让企业在百舸争流的竞争中迸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