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推行红色近邻党建,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

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 多元参与共享治理成果


□ 记者 黄俊 通讯员 林杰 丘栋辉

近日,新罗区华莲社区牵头组织在上杭县古田镇实施“让孩子有发小”志愿服务项目,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少先队员、上杭县古田镇少先队员与新罗区华莲社区、龙岩市汇龙民爆公司、上杭县古田镇等单位的党员、团员欢聚一堂,参加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党建带团建队建暨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这是我市充分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纵深推进红色近邻党建工作,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的缩影。去年来,结合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我市全面推行红色近邻党建,着力构建街道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效能,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

我市突出政治引领,织密组织体系,健全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网格(楼幢)党小组”四级组织体系,街道成立基层党建办和党群服务中心,安排市县领导挂钩联系社区、小区,强化街道社区战斗堡垒作用。市委书记李建成带头前往挂钩联系的新罗区宝泰小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调研指导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同时,延伸组织触角,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升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水平,有效破解新建安置小区“回迁难”。全市共组建小区党支部1284个,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为打通神经末梢,根据党员数量和楼幢分布情况设立楼道党小组,带动楼道居民管好自家事、关心楼道事、参与社区事。

把社区治理好,需要聚合各方力量。我市建立部门联动机制,聘请688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推行“轮值主席”制度,并由派出所所长兼任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党员社区民警兼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同时推进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由小区党组织依法主导组建“红色业委会”,监督物业公司当好“红色管家”,实现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公司良性互动。目前,全市共组建“红色业委会”586个,1421名党员干部回小区担任党支部和业委会成员。此外,搭建议事协商平台,探索推行以“自治议、共治议,评业委会和物业、评机关和在职党员,决策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两议两评两公开”机制,社区(小区)党组织牵头定期会商社区(小区)事务,共协商解决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近4万个。

在要素保障上,我市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整体优化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党委组织部门备案管理和“两委”干部任职资格街道初审、县级部门联审,建立714名社区后备力量队伍,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招聘社区党群工作者427名,夯实了人才保障;实施城市社区党建“四有三创”标准化建设,安排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与全市154个社区、中心城区100个基础相对薄弱小区结对共建,强化社区干部激励、小区党支部班子成员待遇,夯实了经费保障;通过协调驻区单位腾让闲置公房、督促开发商移交社区用房、向物业公司调剂服务场地等方式,推动建成15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63个小区党群服务室(站),推行“党建+微治理”“党建+养老”等模式,夯实了阵地保障。

提升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此,我市聚焦民生民心,在社区建立纵向由党组织统领,横向由志愿服务队牵头,以社区干部、在职党员为主体的立体网格,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并推行“老党员工作室+志愿服务”模式,扎实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探索智慧党建,推进党建、政务、服务信息网络“多网合一”,在全国市一级率先开发“在职党员进社区信息平台”,打造o2o近邻党建云、“2811”社区好邻里服务热线等平台,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把服务做到“全天候”;组织4.3万名在职党员进社区回小区报到服务,共认领岗位12.76万个,结对帮扶3000余对,认领微心愿1.1万个,把服务落到“最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