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枫桥经验” 化解矛盾纠纷


□记者 林慕琪 池银花 通讯员 林秀芳

我市近年来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载体,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落实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有效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省率先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中心

去年8月以来,我市依托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中心,去年11月初,设立在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大楼的指挥调度中心已初步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按照市委书记李建成的指示要求,该中心联通市、县、乡、村四级调解中心,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林业局等部门矛盾纠纷案件信息已接入中心平台。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指挥调度中心主要对全市矛盾纠纷进行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分流指派、协调指导、跟踪督办。形成了市县乡三级调解中心“前端发现报告——网上分流移交——部门联动化解——全程跟踪督办——办结问效反馈”的联动响应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与此同时,我市依托司法行政部门远程调解平台、法院在线调解平台、综治网格化信息平台,加强了矛盾纠纷网上受理、调解、督办、反馈,提升大数据分析研判和视频在线调解能力,走好网上调解群众路线。去年,全市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468件,调解成功16279件,成功率98.85%。

创新破解跨业跨域调处难题

近年来,我市积极参与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加强与法院、公安、检察机关、信访等部门的衔接联动,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健全完善“诉调对接”“公调对接”“检调对接”“访调对接”机制,合力调处矛盾纠纷,形成了具有闽西特色的调解工作经验。

其中,上杭县公安局才溪派出所成为全市公安系统深入开展“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的生动写照。近年来,该所创新推出“一村一警一警务助理一警务工作站”等举措,成为我市“公调对接”机制的样板。去年,我市才溪派出所等4个派出所上榜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2007年,漳平市法院率先成立了台商维权合议庭,使服务台商的司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还发放台商维权联系卡,为台商及时联系法官、化解纠纷提供便利。台商维权合议庭成立10多年来,涉台纠纷进入诉讼程序的仅有14件,真正创出了和谐的“少讼园区”。

记者从市司法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调解组织2339个,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的调解网络体系。

全力打造人民调解“智库”

人民调解作用得到发挥,关键在于拥有一支“专、精、尖”的调解员队伍。对此,我市不断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通过基层调委会聘请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退休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等为兼职调解员,发挥他们具有法律知识优势及善做群众工作的作用,同时注重吸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退休干部、有威望的老同志、热心调解工作的志愿者加入调解员队伍。

郭秀生是新罗区江山镇村民。2010年4月,她受邀担任新罗区法院“调解超市”调解员。从此,她迷上了这份工作,一有空就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调解知识。“调解纠纷要用亲情去和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来做脸面。”这是郭秀生总结出来的“调解经”。

目前像郭秀生这样的调解员,龙岩已有1万多名,他们活跃在闽西大地,受理和解决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难以解决的农村民事纠纷,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