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使命 走好当前的路
□王一腾
纵横交通线,密集连八方(猜一字),这是我看完电视剧《绝密使命》后创作的灯谜。你能猜出它的谜底吗?在交通线上,有一种信仰一直在延续,它坚定了许多人内心的向往;有一种使命,让我们看到了无数勇士的忠诚。
《绝密使命》讲述了革命年代,我们党开辟从上海、香港、汕头、大埔、青溪、永定到瑞金中央苏区这条交通线上的英雄故事。作为闽西“红色三绝”系列电视剧的收官之作,剧中潘雨青、邹叔宝等人在运送物资、传送情报、护送人员过程中,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他们沉着镇定,选择用鲜血和生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这不正体现着他们的初心和忠于职守的精神吗?1930年至1934年间,在1300多个日日夜夜里,勇士们在这条长达三千多公里的秘密交通线上,成功护送了200多位中央领导人和党的重要干部到达苏区,采购并运送了6000多担物资。有的交通员利用印刷工人身份,挑着装运书籍的竹书篓,在竹书篓或扁担里密藏情报,翻山越岭把情报送到。有的交通员通过当船夫、经营小作坊、开客栈等方式做掩护,践行自己的责任。邹叔宝把160块大洋藏在打石膏的伤臂中,并送往香港。到港后,他用锤子敲开石膏,胳膊早已血肉模糊,可是应上交的党费却分文不少。他与同伴们扛着百余斤的物资在夜里越过三十多公里的山路,把食盐、药品、枪支等物资运送到闽西大站,不正是忠诚的体现吗?“选择这条路再出发,我们只知道出发点,却不知道有没有归途。”这是潘雨青说过的话。他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每次遇到情况,总能想法子应付。他把“违禁品”藏在水底,从捏碎的药丸里得到情报,一次又一次用巧法子躲过敌人盘查,把自己舍不得穿的山袜让给别人穿……这不正是机智和无私的体现吗?李寿科为掩护战友,自愿冒名“周成”被敌人追捕,之后又怕泄密,他从容跳下了山崖,这不正是义和勇的体现吗?开“岐黄世家”药铺的周正清,在得知敌人搜查的消息后,为通知全村人撤离,他毅然带着引燃的爆竹四处奔跑,最终倒在敌人的枪口下,这不正是奉献牺牲的体现吗?交通员们通过挖孔传文件、鱼肚藏文件、饼干藏文件,把机密用药水写在白纸上传送,他们隐忍、刚毅和无怨无悔,心心念念的正是绝密使命。
《绝密使命》的主题曲《自从选择了你》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自从选择了你,人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目光坚定,脚步有力,没有什么艰难险阻可以阻挡……”每个交通员心里都有一盏信仰的明灯,就像伯公凹的那盏灯一样。它的光在黑暗里坚强存活,一点一点壮大,照亮了所有人前行的路。这部剧在带给我心跳与震撼的同时,也让我更深地体会到了,没有无数无名英雄的执着和默默付出,哪有如今的新中国?作为80后,我对交通线上发生的事了解得并不多。《绝密使命》让我以全新的视角来品读历史,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前总觉得追剧很浪费时间,但这一次我一集不漏地把它追完了。印象中有几天因为央视安排播其他节目而没有剧看,我像失恋一般失落,直到下一集开始方才释怀。在这部接地气、扬正气、有朝气的红色大剧中,我为交通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打动;为他们的机智灵敏折服;为他们的披肝沥胆、至死不渝淌泪。这部剧就像伯公灯一样,给我指明了方向。想想自己活在物质富足的时期,却会抱怨工作太累事情太多,觉得乡下伙食太有限,满足不了自己的胃。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一根地瓜几个山芋就当一顿饭,连肚子都填不饱,哪来如今这么多美食?反思反省后,觉得应该知足,珍惜当下努力进取,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好青春。
都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那条谜的答案就藏在俗语中,你猜出来了吗?使命见忠诚,我们了解历史更要铭记历史,牢记自己的使命,走好当前的路。
(作者住址:新罗区龙腾路华龙厂乐康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