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鱼子坎下的传说
□邱广隆
武平县城厢镇园丁村,有个叫“鱼子坑下”的自然村,村里有200多户800余人,以李姓为主。村民勤劳善良,民风淳朴。村口有一瀑布,远处就隐约听到它哗啦啦的流水声。瀑布顶端有一座古老的石板桥。说桥有点夸张,其实就是由四块长条石板和一桥墩简单拼成的。桥下一群白鸭麻在悠闲地游者,石板在时光的打磨中尽显坚韧与毅力,石板桥上深深印着有两条鲤鱼的痕迹。溪水清澈见底,溪中间突出两块大石头,形状极像一雄一雌的乌龟。周围群山环绕,户户人家错落有致,庭院绿化井然有序,自然村就坐落在优美的青山绿水中。这里有许多神话般的传说。
双龟摆水口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春夏季经常山洪暴发,秋冬季却又久旱不雨,村民庄稼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一日王母娘娘带着七仙女下凡,看到这里如此萧条,便起恻隐之心,马上发下一道懿旨,令东海龙王到此降雨救灾,乌龟在此镇住山洪。后来村庄东面山上的山带就像龙一样腾飞,龙头龙尾栩栩如生,相传是东海龙王的化身。一雄一雌的乌龟,则在水口蹲守,化身为一前一后两块石头,大的石头在前面,小的紧随其后,这就是村民代代相传的“双龟把水口”,龙和神龟奉命驻守在此,永葆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仙人赶石
宋朝年间,定光古佛从梁野仙山修行下来,途经鱼子坎下,走进村庄,但见鸟语花香、鸡啼狗吠,儿童嬉戏,好生热闹。定光古佛发现这村庄风水极佳,是个宜居宜业的宝地,便住了下来。村民热情好客,天天好酒好菜盛情款待。
一日,仙人酒足饭饱来到村口钓鱼,一竿竟钓起两条红鲤鱼,无奈鱼竿的丝线断了,鱼掉落在石板桥上,至今桥上铭下深深的鲤鱼印迹。休息时惬意地躺在瀑布的石崖上,石壁上留下了明显的头、臀、脚凹下去的痕迹,后人称为“仙人醉卧石”。仙人叹息此处没有寺庙,便选好在后山建寺庙、设道场。看到这里水资源丰富,邻村的庄稼严重缺水,准备在村口筑水坝蓄水,分流一部分水至东岗村灌溉。村民说此处没有石材,古佛微微一笑,只见仙人拿出拂尘轻轻一扬,手里立刻多出一根精致的赶石鞭,只见他轻轻一挥赶石鞭,天空顿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轰隆隆的响声震耳欲聋,天马寨上的石头滚落而下。仙人赶着石头走着,路上碰见一个“大肚布娘”(孕妇)手忙脚乱地带着几个小孩走路,手里牵着自家的宝贝,怀里却抱着别人的孩子,慌里慌张地躲闪着滚滚而来的石头,仙人上前问孕妇:“有没看见我的猪麻带子?”大肚布娘慧根不净,惊怵地答道:“没见着什么猪麻带子,只见好多大石头滚来,吓坏了孩子们。”仙人见孕妇心地善良,危难之中还总是想着别人家的孩子,暗自敬佩,动了怜悯之心,马上停住挥动赶石鞭,石头立刻停止了滚动。其中一块巨大的石头则在鱼子坎下的南山段上停下,还有一块稍微小点的就停在陈屋乌石头下。1973年在苟美畴建造园丁大桥时,请石匠打成石板派上了用场。
九子十三孙
清朝时期,李姓十一世祖辗转来到鱼子坎下,发现这里风水甚好,便在此定居,开基生子,繁衍后代。至十四世,考一贡生,赴任时经上杭投宿,夜里梦见自己的枕头被水冲走,次日清晨便找算命先生解梦。先生说,枕头便是盐袋,以前的私盐袋子就像枕头,贡生茅塞顿开,灵机一动,立即着手囤积私盐。不久私盐的价钱果真飞涨,此公赚得盆满钵满,吩咐家人买田置地,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
成为富豪后,公乃辞官回归故里,安享晚年。回乡后在北山、东山、西山择狮形、虎形、猴形位置建了三栋厅下(房屋),每个儿子一幢,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其中有个儿子膝下传八子十三孙,乡邻便有一句顺口溜:“讲打架有八兄弟,论吵骂有九子嫂(在上杭认一女儿,半份女婿半份子),要出钱有官太保,打官司有钟天佬(私塾先生,教书挺厉害,私塾有12个学生、连同伙夫13人全部考上秀才,在当地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