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农村从“脱贫”迈向“振兴”


□温福英

“两会”期间“乡村振兴”热词频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既充分彰显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深厚情怀和坚定决心,也为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学习好、贯彻好“两会”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让“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工作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

实践证明,发展符合实际的乡村产业,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脱贫经验,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永定高陂镇经济基础扎实、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路网便捷、文旅资源丰富,其中西陂村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森林村庄,有着“红色古村、状元故里”的美称。近年来我们争取资金、编制规划、深挖资源、建设项目,全力发展西陂文旅产业,去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并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如何让人气“变现”,实现业兴民富,政府工作报告给出了新的指引。报告将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在一起,提出免征餐饮住宿、旅游娱乐等服务增值税执行到年底的利好政策,为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注入“强心剂”。在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乡村旅游业逐步回暖背景下,引导村民尤其是贫困群众融合文旅产业,就地就业创业,参与打造田园主题乐园、农民丰收节、生态休闲农场等载体;推广高陂四大盘宴、状元宴等餐饮文化;开发农果采摘、手工藤椅编制等体验活动;推广“数字+”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民宿、特色农产品销售等,不仅能够让游客充分体验客家风情、民俗文化、农耕乐趣和当地美食,村民的收入也将得到可观提高。

从项目引领到生态宜居

安居方能乐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能够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更孕育着乡村发展的新生机。

让乡村既添颜值又增气质,乡村旅游“有看头”,文旅项目建设是关键。根据现有的《西陂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不断挖掘自然资源、文化要素、古民居和人造景观之间的巧妙融合点,狠抓文旅项目开工落地,今年计划投资1687万元,大干快上实施游客服务中心建设、状元桥建设、初心馆布展、古街道修复、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等26个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

扮靓乡村旅游名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重点。对每个村居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和弱项进行深入全面的“大起底”,围绕“一革命四行动”实行问题台账管理,干部包片包干整改推进制度,镇村干部带头拆猪圈、关煤窑、改厕所、清垃圾、新立面、搞绿化、推动五线落地,让村民生活更舒心,游客体验更满意。

从扶贫干将到组织振兴

基层组织、一线干部是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谋划乡村振兴发展的“桥头堡”和“排头兵”,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要注重做好“内优存量、外引增量、壮大总量”。

内优存量,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教育机制,注重将在脱贫攻坚战中经受考验、能打胜仗,善于谋划发展、攻坚克难的优秀党员选拔到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岗位上,通过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农村中心工作的业务培训等方式,打造绝对忠诚、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村级党组织,切实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投身到乡村振兴实践中。

外引增量,通过乡情感召、畅通回归渠道、创新引进机制等方式吸引乡贤回归、人才反哺。近几年永定区委组织部积极引进大学生储备人才下沉农村,探索创新人才帮带培养“六个一”制度,即村主干储备人才由两名乡镇干部帮带培养、才与任职村的一名致富带头人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协助村里开展一个项目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深入谈心谈话、每季度上交一份工作总结,帮助年轻干部在红土地上挥洒热血、加快成长。

壮大总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改过去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缺钱办事”的困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高陂镇探索实施“村企联盟”,由镇政府的城投公司与西陂村联合成立福建客家红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陂镇积极争取资金(仅2019年就争取1900万元)打包入股,西陂村以红色资源、土地、古村落等资产形式入股,每年收益按占股比例分配,有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从文明乡风到乡村善治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要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作为最广阔的基础,塑造“文明乡风”对推动“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意义重大。

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一环是“扶志”。通过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营造勤劳致富、自主发展的积极风气,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树立穷而思变的决心,才是贫困群众持续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做好“后脱贫时代”乡村振兴工作,就是要重视涵养文明乡风、民风、家风,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实施乡村治理“红黑榜”“积分制”等模式、完善“农村议事堂”、规范村民代表大会、开展“党员带着群众干”活动等方式,在村民中广泛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的共识。

“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两会”精神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声声在耳。我们要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书写在广袤的农村沃土上……

(作者系永定区高陂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