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 扎实履行自然资源部门职责

——读《习近平在福建》体会


□吕洪荣

自6月15日《学习时报》连载《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后,每逢周一、周三、周五早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站链接,并下载文稿,之后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采访实录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生动还原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开拓创新的领导风范、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不仅让我从内心深处增加了对总书记的钦敬和爱戴,而且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源泉。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对长汀水土保持工作格外重视,亲自倡导以持续之功,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省建设,使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闽西红土地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发源地、实践田,对于今天的自然资源工作者来说,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前行的方向。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引领自然资源工作的风向标

“生态福建”的提出,习近平同志首先就是以治理长汀水土流失为试点的。他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5次来到长汀山村,访农户,摸实情,谋对策,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对长汀作出过9次重要批示。着力推动长汀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历史性突破。长汀也由此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祥地和早期实践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者,我们要怀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真正做到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才能不断加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实质、科学体系、核心要义的深刻理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在福建》采访实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更要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留下的生态文明思想理念和长汀水土流失防治实践探索经验,真正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履行自然资源职责的根本遵循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品读《习近平在福建》(12)“习近平同志有好的素质,又有好的群众基础”一文时,我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对于从事自然资源的工作者来说,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系统工作职责,坚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利用存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做实做好盘活存量土地这篇文章,创新完善我市节约集约用地的成功经验。全面推行项目用地弹性出让的使用方式,切实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上来,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遏制乱占耕地建房乱象的紧迫性,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坚决的斗争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整治乱占耕地建房等现象。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保护资源守护自然的试金石

福建是习近平总书记工作过17年半的地方,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我认为,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深入学习总书记一以贯之的人民情怀、胸怀大局、战略定力和使命担当,牢固树立“大的自然资源观、大的生态保护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切实承担起国土空间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的职责和使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制定前瞻的战略规划,积极探索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供应机制,着力解决好土地节约集约、城乡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等问题。更要像习近平同志要求的,发扬“钉钉子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持续做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推广龙岩市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和闽西特色建筑(乡村)方案通用图集,继续指导乡村振兴试点村及优秀示范村规划编制工作,不断提升村庄规划品位,让乡村发展记得住“乡愁”。要着力推进自然资源“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服务,在用地、用矿、规划、测绘、不动产登记等审批上,聚力提速增效,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要件,以高效审批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同时要切实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盘活存量土地,争取更多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进一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真正把对党忠诚、勇于担当、能打硬仗、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好干部用起来,为全市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作者系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